楊林一直覺得,自己與霍元甲不一樣。
并不是不認同對方的武道理念,而是不認同他對日本人,包括對外國人的那份仁善之心。
看看,霍元甲每次與外國人比武,都是點到即止,最多就是打傷,還不會下重手。
一旦取得了上風,立刻就會退后,來上一句“承讓,承讓?!?br/>
這種風度,也不能說不好。
但要分場合。
在同道比武,或者踢館爭雄時,你強你有理,自然能隨意表現出自身的風度。
畢竟,圈子就是這么大,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沒必要做得太絕了。
中國的文化,千年來深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響,也流行如此做事方法。
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連社會底層的混混也知道這個道理的。
但是,對付外國人也這樣做,楊林覺得還是太過溫和了一點。
國家不同,國情不同,文化也不同。
外國人比武的時候,遵行的是能打死的就不打傷,能打傷的就不只去占個上風。
你打不死,就代表你很沒能力,被人反向偷襲至死,那就是你傻。
他們特別兇狠一些,也特別直接一些。
只會羨慕畏懼強者,并不會去感恩,去佩服手下留情者……
不殺不是恩,反而是恥辱。
所以,霍元甲打了這么多場,場場得勝,無非就是給中國人自己提了提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