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河套大戰
河套。
自收到楊廣、馬騰、韓遂三家,組成聯軍來犯河套的消息后,河套與并州的高層都齊聚一堂,共同制定與三國聯軍的開戰計劃。
并州刺史王猛,河套刺史荀彧,都是知兵又懂政的大才,當然知道這第三次河套之戰究竟該怎么大。
河套和并州兩地,乃是河北秦軍的糧草供應地,雖說秦軍已占據了冀州大半和青北地區,已經可以在短期內做到自給自足,但近半的糧草依舊需要河并兩地供應,所以河套這邊的戰爭不能拖得太久。
本來王猛是準備親自領軍,集中河并兩地的精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來犯的涼州三國聯軍給擊潰。
但由于元帝拖雷突然駕崩,兩國之間的關系也變得緊張起來,在忽必烈尚未繼位之前,元蒙隨時都可能大軍南下,所以在局勢穩定之前,王猛自然不可能將主力都調去河套。
在王猛、荀彧、戲志才三方的共同商議之下,最終決定由蒙恬作為主將,戲志才為軍師,領軍三萬騎兵、兩萬步兵,共計五萬坐鎮河套,對抗遠道而來的十萬涼州聯軍。
并州刺史王猛則領軍三萬大軍,親自坐鎮雁門郡,河套刺史荀彧則領軍兩萬坐鎮陰山郡,兩人分別總督雁門關和鎮北關兩關,以防止元蒙突然南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蒙恬奉命領軍之后,雖明知敵人的兵力,是自己手中的兩倍,但卻沒有絲毫驚慌。
蒙恬手中的兵力歲上,但這五萬大軍卻也都是精銳,更有三萬鐵騎在手,而涼州十萬聯軍加起來,騎兵總數都不一定有三萬。
除此之外,秦軍上下萬眾一心,涼州三家卻互有防備,有著不少齟齬,必定難以齊心,一致對外。
僅憑此兩點,哪怕以五萬大軍對陣涼州十萬,蒙恬也一樣有著必勝的把握。
&sp;蒙恬的大軍開拔到河套不久,雙方都還沒有爆發大戰,趙云、黃忠、典韋、許褚四將,就從冀州戰場被調來了河套戰場。
趙云等將的到來,蒙恬自然是無比的歡迎,畢竟有了他們的加入,也能大大增強大軍的戰力。
當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后,蒙恬卻沒有依靠城池死守的意思,而是領著趙云、蒙毅等將,以及五萬大軍開拔前線,竟準備御敵于國門之外,以五萬大軍正面與十萬涼州聯軍一戰。
兩軍會面之后,并未立即展開決戰,而是相互之間都進行了一番試探。
經過一番試探之后,蒙恬發現涼州聯軍猛將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