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元貞二年八月初。
經大理寺,刑部,御史臺會審,戶部侍郎高慎一案終于有了結果,共羅列高慎罪狀二十余條。
李綱等人上書請斬高慎等六人,流配十余人,削奪官爵者四十七人,不折不扣的大案。
不過到了門下省,卻被駁回,令法司逐條再審,說明皇帝并不滿意會審的結果。
于是作為大唐元貞年間的大案,就此拖延了下來,高慎等人在獄中輾轉求告,卻沒有任何回應。
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景象越來越是不堪,隨后高慎等人四處攀咬,以求速死,也都無濟于事。
此案的判決在中書,尚書,門下三省四處輪轉,推來推去,一直不曾結案,高歡子孫的哀嚎之聲屢屢不絕,讓眾人警惕之余,越加的不愿沾邊了。
誰也不知道皇帝,或者是他的近臣們到底想要怎樣一個結果,如此拖延下來,旁人先且不說,渤海高氏的名望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此案的效果幾乎等同于懸尸示眾,一些聰明人在八月間終于明白了過來,不由為皇帝的心腸和手段所驚。
殺雞儆猴誰都會,可是能做到這種地步的……楊廣,李淵之輩怕是都要膛乎其后了。
雖然大家嘴上都沒說出個怕字來,但私底下再議論朝政的時候就謹慎了許多,沒什么人再敢拿皇帝的出身,治政,用人等來開玩笑了。
即便是大家喜歡念叨兩句的皇帝跟公主的風流韻事也少了起來,就算有人談起,周圍人等也少有附和,多數人還會認為你不夠穩重,以后應少做來往,不然有朝一日身陷囹圄那得多冤枉啊。
皇權取得了完勝,正隨著高慎一案漸漸趨于穩固,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貴族們的行止。
百姓們不管那么多,貴族狼狽的樣子是他們最喜聞樂見的場面,街頭巷尾的人們多出了很多的談資。
八月間,天氣漸轉寒涼,朝堂上產生了不小的變動。
兵部侍郎王慶被召回朝中,轉任戶部侍郎,竇軌繼任兵部侍郎,繼續在外督運大軍糧草。
鴻臚寺卿李道宗上任還沒幾天,如今調任兵部侍郎,說明他漸漸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而其年紀輕輕,便已任職過靈州總管,鴻臚寺卿,兵部侍郎等要害職位,顯示出一位官場新貴正在冉冉升起。
渤海高氏新任閥主高表仁,數次入宮想請求皇帝了結高慎一案而不可得,卻在此時升任鴻臚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