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小罪而免大禍,是謀士們慣用的伎倆。
謀士這個群體其實很寬泛,不用說后來,到了當世,一些杰出的文人已經漸漸被神化了,李斯,張良那樣的世之良相都被人歸入了謀士之類。
從商周時的姜子牙開始,春秋戰國時的謀士也是一批批的出現,他們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個專屬于文人的精彩世界,有了他們的參與,歷史也就變得多姿多彩了起來。
其實謀士們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無所不能,文人們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對有名有姓的前輩給出了無數夸張的評價。
實際上呢,賈詡長于大略,諸葛專于內政,和后來人對他們的評說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缺點,并沒有那么完美。
不過能稱之為謀士的文人窺探人心,因勢利導,這些都是他們的基礎技能。
現在馬周作為杜伏威的幕僚,差不多就是吳王府的長史,同樣也是杜伏威的謀主,給他出點壞主意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杜伏威不想讓輔公拓入宮見駕是必然的,甚至可以說是其他江左來人杜伏威都不很在乎,皇帝愿意見誰就見誰,他都不會從中作梗。
但輔公拓就是不行,因為兩人從山東起事的時候就在一處,杜伏威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輔公拓都是見證者,他知道太多關于杜伏威的秘密,在皇帝面前多嘴一句,說不定就能讓杜伏威吃不了兜著走。
別看杜伏威之前說的輕松,還一個勁的說自己念著舊情如何如何,其實這也就是在長安,換個地方的話,杜伏威當即就能宰了輔公拓。
什么兄弟情誼,對于他們這些義軍起家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分外奢侈的東西,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才是他們與人相處的常態。
后來人總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其實是因為他們知道的道理少,動手的時候就沒有多少顧忌而已,道理懂的多了,是個人事先都得好好想想,腦子絕對比手腳動的要快。
草莽中人交朋友,你當有幾個耽于義氣,兩肋插刀的?利益在前,翻臉才是主題,見利忘義你當說的真的都是讀書人嗎?
……………………
當然了,讀書人確實比較陰損,有了一定的環境,十個文盲也不如一個讀書人好用,不過換個環境,則反之亦然。
馬周的心思不在陰謀詭計上,輔公拓這人行跡太露,除掉其實是最好的辦法,兩個人都心知肚明,可誰也沒往那里說。
杜伏威現在很看重自己的名聲,不想給人以薄情寡義的印象,起碼不想讓皇帝認為他薄情寡義。
至于那些舊部,他已遠離江左,幾乎不再關注那邊的事情了,部下們會怎么想都由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