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尚書李綱和剛剛回京不久的禮部侍郎劉洎兩人一道入到太極殿中。
李破在殿上抬起頭,招手讓施禮的兩人入座。
兩人屁股剛挨上座椅,李破便道:“長安書院之事你們都聽說了吧?”
劉洎回來沒幾天,他和長孫順德兩人在上黨算是過了癮,領兵把上黨掃了一遍,平定亂象,整肅官場,弄的一身血色。
他們離開的時候,上黨官民估計是額手相慶,就差放鞭炮了。
不過對于朝廷來說,兩人卻是有功,要在他們為官資歷上劃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年年末賞功,少不了他們兩人一份。
劉洎回到長安后休息了一段日子,這才剛到禮部上班。
長安書院的事情他自然是聽說了,可他剛剛上衙坐班,這種事找不到他頭上,所以他看了看李綱,也就沒急著說話。
李綱暗自嘆了口氣,重又起身施禮道:“茲未戰也,先起風波,未能料在事先,臣之罪也?!?br/>
李破按了按手,示意他坐下說話,神態緩和,并不是有所惱怒的樣子,“錯不在你……再者說了,讀書人論及時政,言說利弊,有所見解,應該說是好事。
總比那些讀書只為求取富貴的人強吧?”
李綱好似早有預料會是這樣一個結果,所以點著頭重又坐了下來。
劉洎則有些詫異,這么輕描淡寫嗎?他愣了愣神,心說陛下如此開明,真是社稷之福也。
這方面李綱比劉洎體會要深刻的多,科舉泄題一案至今沒個結果,皇帝卻很有耐心,也能體諒臣下們的難處,只這一點在晉末以來的君王身上就屬于難能可貴的品質。
更何況這幾年皇帝治理天下一直都是不驕不躁,足以稱得上一聲圣明天子了。
………………
長安書院一事,還是因長安祭酒李玄道等人而起,在長安書院辦起了文會,并廣邀南北文人才子參與,最后擺起了擂臺……
眼見大家火氣越來越盛,他們又懇請朝廷出面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