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聽說百濟雖滅,可一些部族還在負隅頑抗,新羅近在咫尺,可有良策平之?”
“啟稟陛下,百濟與新羅,世仇也,我等世代居于江南之地,百濟人則乃扶余之裔,流竄而來,據有土地數百年,于我新羅而言,已如異國。
今百濟覆亡,實乃大唐之功也,初時百濟各部懷念舊國,稍有反復也在常理之中,可若新羅出兵下臣覺得會適得其反,激起百濟各部之不滿,抗爭愈烈。
所以還請陛下明鑒,非是新羅袖手旁觀,不想助大唐一臂之力,實是在為大局著想”
李破滿意的點了點頭,新羅人其實并不需要過分擔心,大唐的軍力畢竟有限,在一些事情上需要這些周邊臣服的小國襄助。
歷代中原王朝都有一些藩屬之國,像是起于東北的扶余人,從秦漢時便有遣使朝貢中原的習慣。
東南亞的小國也是如此。
中原王朝并不是不想徹底征服它們,而是因為有北方游牧部族拖住了中原王朝的腳步,加上中原王朝的國力起伏不定,地理環境,風俗文化等的限制。
于是也就形成了一種藩屬國體系,中原王朝會時不時的給予那些來朝的小國一些正面回饋,偶爾還會出兵幫助小國的國王平定叛亂,或是重新奪取王位。
一個呢,是彰顯自己的上國威嚴,另外也就是想讓這些小鄰居不要生事。
這個傳統一直延續了下來,其實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體系。
不過說起來,中原王朝也有過幾次大的移民行動,主要集中在秦漢時期,也都是在中原王朝的邊疆地區,并沒有波及太遠,卻是固定了不小的疆域。
比如說河西地區,西北的靈州,榆林等地,廣闊的**地區,這些地方都是在中原王朝的移民政策之下,陸續劃分郡縣等行政單位,漸漸成為了中原王朝固有疆土。
如果把這個時間再往前推移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時期,中原文明其實源于黃河中下游,皇帝和炎帝一戰,整個黃河流域的部落才整合了起來。
等到再與南方的九黎部族一戰,華夏文明于是擴展到了長江流域。
后來人的固有印象,華夏民族并沒有太強的侵略性,總是在主張睦鄰友好什么的,實際上,那么大的疆域是怎么來的?
先輩們總是在宣揚開疆拓土之功,難道只是喊喊口號不成?
周圍的鄰居,甚或是整個世界都忌憚于我們的崛起,他們怕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