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多風雨,中途道且長,惟愿賢侄一路順風,無畏風雨,大展宏圖?!?br/>
長安東,十里長亭,一群人峨冠博帶,擺酒相送,依依惜別。
時人送別,很講究個儀式感,尤其是京官外放,親人好友送于長安郊外,有折柳之風氣。
房玄齡以吏部侍郎之職外放為布政使,雖說品級上算是平調,而且京官外放,沒能顯示出京官的矜貴來。
可聰明人都知道,從四品到三品這個極為高峻的門檻對于房喬來說已經不存在了,一任布政使之后,回京述職便可順利進入到三品高官之列。
這就像是修仙,總有幾個大門檻,比如從七品到六品,從四品到三品,都屬于本質上的飛躍,有些人一輩子都被攔在門檻之外,不得其門而入。
而有的人,卻是一步而過,無有阻礙。
房玄齡從入仕,任職長安縣丞開始,加上外放布政使這幾年,差不多十多年的時間,一路高升,足可謂青云直上,這樣的人可不多見。
也就是大唐開國之初,能征慣戰的將軍不少,卻亟需治理國家的人才,房玄齡這樣的人才能如魚得水。
不然放在盛世時節,你身后若沒有顯赫的家世,就算你有治世之才,也得在漫長的仕途之上蹣跚而行,多數人不用個二三十年,哪能露得崢嶸?
…………
來送房玄齡上任的人不少,足有二三十人,大部分都很年輕,顯然是家中長輩不能親至,遂由他們代表前來相送。
至于為什么不能親至,那也簡單,房玄齡交游廣闊,好友眾多,很有些人在朝中任有要職,若都前來,那就太顯眼了些,難免有結黨之嫌。
在長孫順德,杜淹,張文同等人壞事的今天,稍微有點政治敏感度的人都要在這個上面小心行事。
送行的人群是以著作郎虞世南為首,另外還有秘書少監薛德音等人,除了虞世南,其他當年跟房玄齡在天策府共事的人物是一個未見,不過多數都派了子侄前來。
虞世南幾個人都居于清貴之職,沒有什么實權,由他們幾個領頭,既能讓房玄齡風光的出京上任,又削弱了其中的政治意味,正是官員們心思靈巧之處。
…………
送行要飲送行酒……嗯,不是砍頭之前喝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