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鎮其實是有駐軍的,大概三千來人,其中千余五院軍、兩千土團鄉夫。
擔任先鋒的李一仙不顧行軍疲累,下令攻城。
晉軍一開始還是激烈抵抗的,這讓夏人很是驚訝。都這般孤立無援的境地了,為什么要抵抗?
不過在擊殺了三百多敢打敢拼的五院軍士卒后,守軍心神大亂,加之夜色之中看到驛道上、田野中到處是長龍般的行軍隊伍,于是慫了。
慫了的他們不是投降,而是出城逃跑,結局自然很不好,被盡數斬殺。
原野上的夏兵幾乎沒有過多關注這場戰事,他們面無表情地繼續行軍。一路北上以來,經歷了太多戰斗,敵軍的表現乏善可陳,甚至還不如魏博武夫能打,沒有得到他們太多的尊重。
邯鄲還有大群敵軍,現在沖過去,還來得及逮住賊人,立下更多的功勞。
旁邊有騎兵馳馬路過。
騎馬行軍都不多見,更別說夜間奔馬了。軍官敢放開騎馬趕路的禁令,可見如今的心情有多么急切。
向前,向前,再向前!別讓功勞被經略軍的那幫兔崽子給搶了。
而此時的邯鄲城內,洺州刺史、五院軍使安金全也正在收拾行李,準備連夜出逃.
傍晚的時候,晉王的命令傳至,全軍放棄邯鄲,撤往武安。
安金全有一瞬間的猶豫,最終還是決定執行命令。
他是洺州刺史,家小也在洺州。州城內只有三千余州兵,如果夏兵一意圍攻,最終肯定是要陷落的。
舍棄家人、財產逃回河東,這個決定可不好下。但安金全最終還是這么做了,李克用知道后,應該會很欣慰。
河東這個軍政集團,在連番潰敗的大局之下,唯一的閃光點,大概就是內部超強的凝聚力了吧。
五院軍士卒中邢洺磁本地人其實不多。
該軍組建于大順三年(892),以五千河東軍士為骨干,揀選幽州、成德、大同三鎮降兵精壯一萬五千人,編制兩萬。也就是說,士兵大部分來源李匡威、赫連鐸、王镕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