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的研究成果終于還是在華夏火出圈了。
事情是這樣的,眾所周知,每年十月中旬是諾貝爾獎頒布的日子,今年某衛視節目邀請了一位華夏專家分析今年的幾大諾獎的獲得者。
無數自媒體人立刻嗅到了熱點。
但眾所周知,諾貝爾獎不含數學獎,這大概也是史密斯的論文雖然在業界內掀起了風暴,但遲遲沒有引發輿論風暴的原因,而現在機會來了。
只要加個“諾獎級成果”便能完美解決問題。
“美國數學家獲得諾獎級成果,看完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千禧年難題被解決,華夏數學教育路在何方?”
是的,也就是一夜的功夫,無數華夏人都認識了一位叫史密斯的美國數學天才,知道了他16歲就被哈佛破格錄取,本科到博士只用了8年時間,然后憑借優異的成績成為了美國科學院院士跟哈佛大學數學院的教授。
幾乎成了套路跟模板,但這種戳中無數家長教育焦慮的文章卻能輕松獲得數萬甚至十萬+的閱讀量。
于是一大早起來,寧為便在朋友圈里看到無數類似的文章。
“這個姓史的這么牛逼?”
“艸,老美就是矯情,一個名字搞這么復雜,不過劉聰,你咋把人家名字記這么清楚?”
“寧為,你啥情況?一大早那么多電話?”
寧為此時很煩。
接通后劈頭蓋臉的就問了句:“你在音符視頻上的名字是不是年少有為不自卑?”
然后對面就掛了電話。
“你個傻逼,別用我偶像創作的歌詞做網名。”
“江城大學很牛逼嗎?出過諾貝爾獎得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