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城西城的鳴玉坊中有一條箔子胡同,箔子就是用葦稈編成的簾子,這條胡同有大量售賣箔子的商鋪,因此被稱為箔子胡同。
這一(日rì),皇太子的儀仗駕臨箔子胡同,讓整條街都喧鬧了起來。
剛到箔子胡同東口,朱慈烺就看到了一座皇家寺廟——護國圣祚隆長寺,這座寺廟是萬歷四十五年建的。
山門面闊一間,石門額上刻有“敕建護國圣祚隆長寺”,朱慈烺略微遲疑了下,最終決定進寺看看。
大寺坐北朝南,幾個大(殿diàn)建筑氣勢恢宏,香火旺盛,寺中有高大的鐘樓,規模宏大、氣象雄偉,頗顯明代風格,
明初的建筑風格,與宋代、元代相近,古樸雄渾,明朝中期的建筑風格以嚴謹著稱,而晚明的建筑風格趨向繁瑣。
護國圣祚隆長寺中央還有一尊高近五米的銅鑄佛像,下有千瓣蓮座,每瓣都鑄有一尊小佛,被稱為“千佛繞毗盧”。
朱慈烺先是到大千佛(殿diàn)燒了幾炷香,拜了拜,然后參觀了天王(殿diàn)等幾個大(殿diàn),這座寺廟建成不過二十年,平(日rì)維護得當,依舊顯得嶄新莊重。
后世北京西城區西四北三條的那座古寺,正是眼前這座皇家寺院,只不過經過時間的侵蝕,歷史的變故,后世的這座寺廟鐘鼓樓早已被拆除。
大千佛(殿diàn)內的銅五方佛已遷移至法源寺供奉,其余佛像已經沒有了,天王(殿diàn)、大千佛(殿diàn)、前西配(殿diàn)則是被一些商店當作了倉庫,其他(殿diàn)宇也被當成了民居。
昔(日rì)的佛門圣地,后世已經成為蕓蕓眾生居住的大雜院了。朱慈烺感慨,戰爭和王朝更替,使得多少中華文明慘遭摧毀。
在離開了護國圣祚隆長寺后,朱慈烺直接讓儀仗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漢經廠。
漢經廠在箔子胡同中,是大明的皇家印刷廠,負責刻版印刷佛經、儒學經典及朝廷文書,也印刷《百家姓》等通俗讀物。
聽說皇太子的儀仗將要駕臨漢經廠,漢經廠的典簿立刻吩咐將廠里廠外全速打掃一遍,然后帶著所有官員和工匠站立在大門百米處迎接皇太子的到來。
他們誰也想不到,漢經廠這個存在感極低的十八線皇家機構,皇太子居然親自蒞臨!這是皇明二百多年破天荒頭一遭的事(情qíng)啊。
記得漢經廠來過最大的官好像是司禮監從四品的右少監,那個死太監還是來奉旨催促印刷佛經的,一副很牛((逼bī)bī)的樣子。
皇太子的儀仗終于到來,漢經廠的官員們紛紛興奮不已,一個個歡快的行禮,在六品典簿的引導下,皇太子的儀仗才不急不緩的進入漢經廠。
朱慈烺沒有理會(熱rè)(情qíng)的官員們,先是簡單的視察了一番漢經廠的印刷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