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晉地,黃河環繞而過。
蒲津渡口的歷史也是非常久遠,和風陵渡,龍門渡并稱于世。
而蒲津渡口是聯結秦川和晉地最重要的一處交通要道,向以河灘寬闊,利于通行而聞名,相比風陵渡,蒲津渡口的河面相對要窄許多,水流也要湍急一些。
橫于河面的蒲津橋,在開皇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后來到了大業年間,因為隋帝楊廣在全國范圍內大興土木,蒲津橋的地位無形中便上升了許多,并進行了數次加固。
這個時期,牛馬車隊從橋上隆隆而過,黃河天塹已成通途一般。
可隋末戰亂毀了這一切,當年李淵率兵南下的時候,接連擊破駐扎于河東的諸路隋軍,受屈突通轄制的悍將桑顯和一怒之下,燒毀了浮橋,斷絕了李淵過河的最重要的一條通道。
若非馮翊大盜孫華投了李淵,李淵想要渡過黃河,還真不太容易,要知道那會隋軍的兵力布置比如今李唐還要強上幾分。
…………………………
此時正值北地初春時節,冰雪融化了也就一個月左右,黃河的汛期還很遠,這也是李破選擇在這個時節率兵過河的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
過河之戰的關鍵之處有很多,可在經歷過遼東戰事的李破看來,最為重要的還是怎樣搭起一座牢固的浮橋。
當年楊廣率百萬大軍渡遼水,渡河之戰其實只持續了兩三天而已,之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都是人們在河上忙忙碌碌的搭建更多的浮橋,把大軍以及糧草輜重運到對岸。
當然了,給李破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條寬敞如馳道,卻不容許兵卒踏上一步的奢華水上建筑。
記憶已經漸漸遙遠,卻不能讓人忘懷,中間的經驗教訓都已成為了營養,一直在滋潤著漢王殿下的事業。
“報,云侍郎稟報大王,船已下水,不出一個時辰,浮橋即成?!?br/>
大軍后方高處,可近攬全局,李破微微頷首,“回去告知侍郎,莫要像當年宇文尚書般,短了幾丈,嘿嘿,本王麾下可沒有麥鐵杖呢?!?br/>
麥鐵杖事件無疑是當年第一次征伐遼東之戰中最糟心的場景之一,云定興不會不知道,那件事更是直接導致了楊廣暴走,而第一次遠征遼東慘敗而歸,其實也種因于此。
工部幾經修改的計劃,此時也展示在了萬眾矚目之下。
很快,十幾條“怪模怪樣”的船只用鐵索連在一處,從上游順水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