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代大軍此時差不多已經分為了兩部分。
一部駐于雀鼠谷,占住了這條晉南到晉北之間的咽喉要道。
一部則駐于介休,遙遙控制著整個西河郡之外,也成了大軍后衛。
攻城之戰過后,大軍休整數日。
全軍疲憊盡去,士氣飽滿,斗志昂揚。
一戰而下介休,俘唐軍兩萬余眾,步軍上下的自信心在增強不說,各部軍伍的凝聚力也明顯不同以往。
如果說戰爭是最好的磨刀石的話,那么勝利就是產生軍中勁旅的最好的催化劑。
在大勝過后,軍中士卒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榮譽感,然后就是認同度的提升,這幾乎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當然,想要成為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的強軍,他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當今天下,這樣的軍旅可不多見呢。
而且,此戰大軍損傷也并不算大,無論騎軍還是步軍,此時求戰欲望都十分強烈。
騎軍將領們不用說了,他們非常希望李破能放開對他們的束縛,給予他們更多更大的作戰空間和自主權。
因為騎兵的作用永遠在于野戰,對于大范圍的移動作戰,跟隨李破屢屢戰勝突厥人的騎兵將領們,已是深諳此中精要。
也就是說,正面強攻突破的舊有經典戰術,正在騎兵將領的腦海中淡去,大范圍游弋,找準戰機一擊而中的輕騎兵作戰方式,正在逐漸清晰起來。
尤其是當初在河北作戰的時候,尉遲恭,羅士信等人與竇建德的大軍往來廝殺,便是這種戰術理念最為直接的體現。
數千騎兵,就可令十數萬大軍左支右拙,不敢輕進。
換句話說,李破所率的并代騎軍正在悄然改變這個時代的騎兵作戰模式,輕騎兵取代重騎兵成為戰爭主力兵種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如今南下攻唐,騎兵大軍的韁繩其實一直穩穩握在李破手中,介休攻城之戰前,稍稍松了松,之后便又緊了起來,令尉遲恭收縮兵力,不得妄動。
如此一來,騎軍將領們立功之心自然更切幾分,尤其是還有著步軍作為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