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這東西聽上去很虛幻,也很不靠譜,可很多人的直覺都很準。
其實這并不難解釋,因為所謂的直覺,很多時候都是一系列事件帶給你最為直觀的感覺,你自己暫時沒辦法解釋因由,卻已受到影響,于是便也成了直覺。
而戰場上所謂的直覺又不一樣,那幾乎都是經驗給予一個人的本能反應。
就像現在,李破感覺到了危險,這不但是因為蒲坂很可能久攻不下,與他的戰略意圖相悖,還因為西岸的唐軍太過安靜,讓他感覺非常不好。
而接下來從龍門傳來的消息也讓李破有了緊迫感,唐軍在龍門渡口鑿穿了冰面兒,那么駐于龍門的大隊騎兵也就不可能在龍門過河了。
布于龍門的騎兵,實際上也是李破給布置下的戰略留下來的余地所在,一旦他在蒲津橋吸引住了唐軍主力,那么便可渡河,襲于唐軍之后。
所以說,再保守的戰略,也會為進攻做出準備,一開始就打算死守的將領,肯定不會是一個合格的軍事統帥。
如果一支大軍陷入了必須死守一處的境地,其實大概也就意味著這支兵馬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的邊緣。
就像當初王世充守洛陽,開始的時候跟李密你來我往的較量,旁觀者很容易就能判斷出,王世充還有著傳略回旋的余地。
可到了擊敗宇文化及之后,他和李密再次交手慘敗而歸的時候,他就只能縮在洛陽城中不敢出去了。
最終還是李密沒能熬得過王世充,其實不在于其他什么,只在于洛陽城不是別的城池,那是楊廣修建的新洛陽,這個時空中最偉大,也是最堅固的城池,連長安都要略遜一籌。
此時,韓城當中,和李破其實差不多,李世民也沒有了多少選擇。
蒲坂作為當年的河東郡城,一直以來都是聯通關西的糧草轉運之地,裴氏所在的絳郡則是整個河東的中心,與晉陽王氏一南一北,分庭抗禮,其實兩家能夠傳承至今,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兩家所在的位置。
無論平安時節,還是戰亂之際,晉地的人們都會不由自主的往兩處戰略要地集中,這保證了兩處的繁華與興盛,同時也為兩個晉地大族帶來了諸般好處。
如今呢,對于李唐而言,最重要的已經不再是絳郡和晉陽了,戰略環境讓蒲坂的戰略意義終于凸顯了出來。
同時也就成為了李破和李唐爭奪的重點,李破猛攻蒲坂,想要封住李唐進襲晉地的道路,李世民呢,也就不用問了,短時間內收復晉地的希望越來越是渺茫,蒲坂再失的話,按照當下的說法,那就是晉地將不復有矣。
這一晚,秦王李世民在韓城與內史令唐儉等商議許久。
唐儉此時也感到了挫敗,“敵軍至已多時,未顯過河之意,如今之計……可與李定安劃河而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