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魏城。
魏城在河北不算大城,歸武陽郡下轄,甚至都不是郡城。
可它的地理位置很是優越,南邊離著黃河不遠,又在永濟渠的邊上,是當年從洛陽到涿郡的中轉站之一。
自從楊廣開鑿運河,運河沿岸的城池便都漸漸繁榮了起來,而當年楊廣征伐遼東,讓魏城的便利更加凸顯了出來。
竇建德府兵出身,最是務實,于是便選了魏城為夏國都城,只是運河之水泊泊流淌,夏國卻無好的船只行于其上,提供便利,讓竇建德頗為惋惜。
當然了,魏城之中也沒有什么皇宮,竇建德至今住的還是魏縣縣令的衙署舊地,只不過在前些年擴建了一下,勉強看上去有了點模樣,照著皇宮卻還差著老遠。
在平定幽州以后,有人建議將夏國的都城搬去涿郡,那里有著前隋的行宮,雖已荒廢多年,可還頗為富麗堂皇,那里作為一國都城才像點模樣嘛。
竇建德聽了很是意動,可國子祭酒凌敬勸他,涿郡近于塞外,遠于中原,乃屯兵御邊之所在,若您是個將軍,住在此處正好,可您已經是夏國的皇帝了,住在涿郡就有點不妥當。
竇建德聽了覺得十分有道理,于是還是回軍魏縣,把魏城當做了自己的老巢,小是小了點,看著也很寒酸,可此處位于山東,河北,河南交界之處,對于有志于天下的人來說,這里正是用兵中原的好地方。
………………………………
此時竇建德坐于廳堂之上,正與侍中崔君肅,尚書令曹旦,中書令裴矩說話。
自童廣壽,王伏寶等人陸續被誅,竇建德的治下變得有條理多了,那些跋扈而又粗魯的將軍們不再對皇帝的所作所為指手畫腳,也不會再因為遠近親疏爭來斗去。
更不會因為跟隨竇建德日久,持寵生嬌,欺壓同僚,于是竇建德召集眾人議事的時候,便沒了那么多的煩惱。
不然他召宰相議事,童廣壽等也要在背后說什么皇帝變了,不愿跟舊人們交心了之類的怪話。
其實本質上來說,與蕭銑斬殺張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成事之后剪除功臣的舉動,可竇建德比蕭銑明顯更有控制力,對治下的影響也更小。
………………………………
“王世惲去投了李定安,東都洛陽已成空城,離著這么近……朕想著是不是派兵前去查探一番?”
聽皇帝是這么個說法,三位宰相相互瞅了瞅,裴矩先就笑了,“至尊欲將東都收入囊中,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