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聲漸起。
只是琴師的技藝決定了,這個缺陷會被放大到何種程度。
高山流水這首曲子在當世乃至于后來都很有名氣,無論是意境還是里面蘊含的故事都是前輩遺世之瑰寶,華夏文明積聚之大成。
而高山流水這樣的名曲奏出來,一百個琴師是一百個樣子,技藝高低是一回事,譜也有所不同,能力差的多按古譜彈奏,高明的琴師則會進行一些改動。
因為包含著知音相逢的故事在里面,所以琴曲中有很多的停頓,原曲其實已不可考,后來人改動的太多。
反正這也就成為曲子最需要技巧的地方,停頓之處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要按照余韻悠長,卻又藕斷絲連的規則來彈奏。
剩下的一些精于此道者,彈奏高山流水所追求的也就是個空靈之感,空山寂寂,溪水叮咚,這在行家聽來其實就是音似而形不具,表象而意不深。
這和高山流水的主旨去之甚遠。
這就是高山流水,一首人盡皆知,卻對大部分琴師極不友好的曲子。
文人的刁鉆在這里表現的非常具體。
琴音平順舒緩,幾乎沒有起伏,但讓人很是舒適。
但他們不自覺的便想將琴音攏入耳中,如同有一根無形的細線牽引住了他們的心神。
手在半空停住,曲子的第一個停頓就這么毫無征兆的到來了,顯然是她對高山流水做出了改動。
顏師古皺了皺眉頭,用力過猛?
停頓只有片刻,呂鄉君的手快速的落在琴弦之上,琴弦錚錚作響,琴音驟然密集了起來。
仿佛疾風過崗,水漫山坡,山林聳動,波瀾驟起。
仿若登山遇風雨,行船至中流,可謂是險象環生。
也正因如此,每一個音符都清晰可聞,將環境的因素所造成的缺點盡都掩蓋了下來,河岸邊徐徐而過的惱人春風都好像成為了曲子的輔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