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議依然在繼續。
但議著議著,就有人將矛頭指向軍機處了。
廣寧鐵騎自天啟年后,就是大明的第一騎兵勁旅,現在這么多的精銳連同總兵官吳三桂,一下全部葬身在關外,寧遠防線出現空缺,雖然軍機處緊急調派人馬,調整將官,令山海關總兵馬科率兵兩千,前往寧遠,暫代寧遠總兵一職,精武營主將劉肇基率兵三千,前往山海關,暫為山海關總兵,算是穩住了寧遠防線,但朝臣卻不想輕易放過---如此大敗,必須有人承擔責任。
陳奇瑜,高斗樞,劉永祚,方一藻,連著掛銜的兵部尚書李邦華都被攻訐和彈劾。
朱慈烺微有怒意,不過依然不說話。
三輔袁繼咸站起:“臣以為,軍機處這一次的謀劃,卻有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這一次擊退多爾袞,軍機處依然是居功至偉,不宜吹毛求疵,大加責難?!?br/>
“軍機處內部檢討即可,朝堂之上,不宜爭論?!痹^咸說道。
“那你說要怎么論?”袁繼咸皺起眉頭。
袁繼咸的脾氣有點急,終于是忍不住了:“軍機處大臣都是陛下親命,就算是有所失誤,也輪不到都察院公審。”
見袁繼咸動怒,馬嘉植卻是不懼,他高聲道:“糾察百官,本就是都察院的職責,兩千關寧鐵騎全軍覆沒,等于寧遠山海關已經沒有了精銳騎兵,軍機處是否有失誤,豈能不查?都察院查了,又豈能說是公審?如果不然,還要都察院干什么?”
這時,隆武帝清朗的聲音飄來:“這一次吳三桂從喜峰口出擊,襲擊建虜糧道,是軍機處謀劃,朕同意的,如果說有失誤,朕當是最大的那一個……”
“兵事不同于政事,有極強保密性質,不宜在朝堂上公開辯論,就交給軍機處自己檢討吧。結果出來之后,通報都察院即可。朕再重申一遍,以后兵事之策,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不宜在朝堂上公開檢討,違者,朕必重罰!”朱慈烺臉色嚴肅。
--政事人事可以都由言官監督,但軍事卻不能讓這些外行插手。
馬嘉植還想要再爭,但隆武陛下卻已經起身離開。
“恭送陛下~~”
朱慈烺離開乾清殿,前往坤寧宮--國事之后,他對親人的想念,已經如汪洋大海一般的包圍住了他。
一走五十天,他想念顏皇后,更想念自己那剛剛一歲的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