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之前,當祖大壽之子祖澤潤被多鐸派人先行押回、并且傳遞阿巴泰率領的偏師已經全軍覆沒,本人也被明軍生擒的消息的時候,黃太吉雙目圓睜,又驚又怒,當場就狂流鼻血,捂也捂不住,嚇的宮廷內外,從妃子太醫到侍從,都是魂飛魄散,只恐他出一個意外。
多鐸最后退軍,除了糧草,黃太吉的命令也是原因之一。
黃太吉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能放祖澤潤回沈陽,換俘的消息必須封鎖,以免影響漢軍旗的軍心士氣,但細細一想,又覺得這事終究是瞞不住,與其漢軍旗將領被動知道,倒不如主動告之,以顯示大清的恢弘和有底氣,另外黃太吉也實在是想知道潮白河和墻子嶺兩戰失敗的細節,于是他令人傳令,加速押解祖澤潤回沈陽。
黃太吉越聽越心驚。
或者說,他對祖澤潤所說的那一種,不需要火繩,直接就可以擊發,而且在百步之內能打穿大清勇士的雙層鐵甲的火槍大為震驚。
為了鑄造火炮和火器,他不惜投入重金在沈陽修建炮廠,鑄造火炮,連續嘗試,終于使建虜有了鑄造火炮的能力,其中有漢人工匠發明的“失蠟法”更是提高了鑄造效率,使建虜的火炮鑄造水平上了一個臺階,松錦之戰時,明清兩軍架起大炮互轟,建虜絲毫不落下風,甚至一度壓制明軍的火炮,就足以說明建虜火炮的數量和質量,已經不比大明差多少了。
黃太吉對火器特別重視,他深深知道,建虜的短處在攻城,而攻城最依仗的就是火炮,一旦有了威力巨大的重型火炮,大清的短處將不再是短處,以后縱使遇上明軍的巨城天險,大清也可以用巨炮轟之。
因為重視,所以他清楚知道鳥銃的短處,那就是必須使用火繩,一旦遇上雨雪天氣,鳥銃十發也難擊發一次,威力大減。
“明太子撫軍京營,不過一年,京營竟然就有了戰力?”黃太吉問,這個問題不只是在問祖澤潤,也是在問自己。
當日他在墻子嶺投降時,為了保命,主動割去了辮子,現在被送回來,自己胡亂的綁了一條假辮子,看起來非常狼狽,還好黃太吉并不責怪,也不追問究竟是他自己,還是明軍割了他的辮子。
于是祖澤潤將那日明國太子和他見面的過程,從頭到尾,想詳細細的講了一遍,除了拔高自己的英武,撒謊說自己見了明國太子不跪,是被明國太子的侍衛強壓著跪下之外,其他的他倒也沒有敢撒謊,一五一十的如實講訴,包括和明太子的對話,甚至明太子的容貌和表情,他都有描述。
黃太吉靜靜聽。
不過十六歲,就能領軍打仗,在密云虛實并用,麻痹敵人,果斷伏擊,將沙場老將阿巴泰殺的全軍覆沒,如果沒有能臣出謀劃策,只是明太子自己的思慮,那就有點可怕了。
但明太子卻做了。
至于換俘。更是清清楚楚的陽謀,黃太吉詭計玩的多了,這點小伎倆怎能瞞住她?
因為不管怎么應對,此事的影響都已經形成了,明太子已經達成了一部分的目地,大清要想扳回一程,需要更深的謀劃和努力。
黃太吉自己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祖澤潤的聲音在殿中回響,他把經歷過的,能想起的,和明太子共處的經過,一五一十的全部稟告,完畢之后,以頭觸地,等黃太吉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