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金局也有好消息傳來。
雖然鹽政改革和追逮賦,尚在一壇泥淖和一團迷霧之中,不知能否成功進行,但厘金稅卻已經按照朱慈烺當初的規劃,慢慢地走上了正途……
大明崇禎十六年,三月初九到十八,崇禎皇帝任內第六次春試結束。
張家玉中進士。
就歷史記載來說,崇禎十六年的進士們多是泛泛之輩,
不但是春試,在平常的朝政中,吳昌時也沒有前世的囂張。
前世里,沒有人制衡周延儒,周延儒身為首輔,完全控制朝政,加上和內監交好,知道崇禎帝的一舉一動和平常愛好,等于是將崇禎帝蒙在了宮中,所以可以肆無忌憚的做一些事情,但這一世朱慈烺橫空出現,不但撫軍京營,解圍開封,擊退建虜入塞,而且在平常的朝政上,也經常退出驚人的諫言,并左右的大明朝廷的一些政策,太子如此精明,甚至是英明,周延儒根本無法掌握朝政,他的心腹們自然也就無法狐假虎威,吳昌時沒有前世那么囂張和得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春試結束的同時,另一件攸關國計民生的大事隨即展開,那就是春播。
最最重要的一點,馬鈴薯耐旱,對土地的要求極低,只要是塊地,哪怕就是貧瘠少雨的山地,只要是種植,就會有一定的收獲,就眼下大明的糧食危機來說,這簡直是上蒼降下的最大禮物。
從京畿開始,到河北陜西,再到河南陜西,這是朱慈烺心目中推廣馬鈴薯玉米番薯的路線。
沒有了災情,流賊能成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只要將他們控制在一定的區域內,慢慢剿除,終能將他們全部剿滅。不管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他們能在明末卷起千堆雪,不過就是天災、人禍、外患,疊加在了一起,本身又運氣極好的結果,若不是明廷幾次犯錯,他們早應該被剿滅了,論個人的見識和韜略,他二人怕是連兵部的一個郎中都比不上。
去年,一代名臣,袁繼咸領右都御史,在河北屯田,秋天,京營官田豐收之時,他親自到京營官田查看,看后贊不絕口,向太子提請明年能支援他一些種子,今年朱慈烺大筆一揮,分批分次的給袁繼咸送去了差不多二十萬畝的馬鈴薯玉田種子--為什么分批?原因就是擔心這些珍貴的種子被浪費或者是貪墨,不是不相信袁繼咸,而是對大明的官僚體系存有相當的疑問,工部郎中陳子龍陳大帥哥作為技術指導者,親往指導和監督,從三月中旬一直到三月末,運了十幾批,終于是運完,同時也保證絕大部分的種子都種入了田里。
以袁繼咸勤勉督促的性格,一定能做好河北“屯田”之事。
朱慈烺對河北始終都很重視,不止是因為河北是京畿的后方,更因為歷史上崇禎十六年的大鼠疫,就是在河北大爆發,最后波及到京師,導致崇禎十七年兵無戰力,除了以“太醫院”的名義,強力支持在河北的吳有性之外,又叮囑保定總督楊文岳,要其將瘟疫當成地方治理的第一要務。
除了河北的二十萬畝,朱慈烺給了山西巡撫蔣懋德十萬,宣大總督張國維十萬畝,剩下的二十萬畝,留在京畿地區,趁著三月中旬的兩場小雨,全部都播種了下去。
三月的時間,朱慈烺全在操練京營,巡視京畿各地的春播和城建之中度過。
京師城外十里的官道邊,一處簡易的涼亭下,一個三十來歲,文士模樣的人,正負手站在道邊,翹首望著京師的方向。
這其中,有不少都是太子殿下之功啊。文士暗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