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秋海的出現,對于家電行業的其他企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災難。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自從秋海誕生之后,創造了很多奇跡。
這些奇跡,是其他企業根本無法復制的。
短短兩三年的時間,秋海的體量就已經完全超過了海爾海信這些老牌企業。
更為重要的是,秋海的發展潛力,并沒有全部爆發出來。
關于這個,從它的海外市場發展態勢就能看出來。
有人預估過,秋海的海外市場,一年起碼能為秋海帶回數十億的外匯。
張瑞明現在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眼睜睜看著秋海不斷的往前跑。
而海爾,步履蹣跚的就像是一個老人,一心想追上秋海,卻又無能為力,彼此之間的距離越拖越遠。
這是一種很絕望的感覺。
他完全追不上快速發展的秋海。
海爾被淘汰,似乎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想到這些,張瑞明心情十分的糟糕,把頭發都揪亂了。
他想不明白,為什么許江海這個人特別喜歡劍走偏鋒,而且次次能夠成功。
秋海發展的這么快,內部的管理也能及時跟上。
這幾年,秋海內部是出現了幾次問題。
可是這些問題再張瑞明看來,根本不算什么。
唯一要說影響大點的,也就上次的那個貪污案了。
最后事實證明,這個貪污案對秋海的影響,其實是微乎其微。
因此張瑞明對許江海的手腕也是由衷佩服。
年紀輕輕就能把一個企業管理到這樣的程度,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總的來說,秋海國際質量標準體系的實施,讓國內大部分企業都緊張了起來。
這也是許江海想看到的結果。
他想借此來提醒和督促國內的企業,讓他們能夠順應時代變化,主動做出一些積極的改變。
華夏現在的企業,說到底其實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他們有的野蠻發展,有的是向外資學習,都在進行各種嘗試和摸索。
改革開放的國情擺在這里,想要找到一條合適的路,并沒有那么簡單。
關于華夏企業究竟應該怎么發展,許江海心里是一清二楚的。
他現在做的事,就是把前世那些國際大企業的一些經驗,做了相應的一些改變,然后用在了秋海身上。
光憑嘴說是毫無用處,大家更在意的是實踐。
眼下秋海顯然就是一根標桿。
因為秋海的成功,國內的一些大企業必然會紛紛向秋海學習。
無形之下,秋海的發展,也會帶動國內大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