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將襄陽大橋建在漢水轉折南下的魚梁洲與鹿門山之間,除了借助江心魚梁洲大幅縮減鐵橋的建造體量外,還有一個關鍵性的技術原因,就是魚梁洲東西兩側的水道,汛季時東水道受水流沖擊最弱。
魚梁洲大鐵橋,乃是泌襄大道銜接襄陽城的要沖,擇址于此,也方便泌襄大道將來沿著漢水東岸往南延伸。
此時進入修造階段的泌襄大道,乃是徐懷構想中南北主干道的一部分,未來需要繼續往北、往南延伸。
泌襄大道北延線,經方城延伸至葉縣的砂石路已經同時開工建造,后續還將貫接襄城、許昌、長葛、新鄭,延伸到鄭州治管城。
泌襄大道南延線,則是經鹿門山往南,沿著漢水東岸,往郢州、復州、鄂州境內延伸,直抵長江之濱。
唯有做到這一步,這條大道才算是初步將帝國的南北部貫接起來。
襄陽老城位于硯山(荊山余脈)與漢水之間,地形狹仄;文橫岳主政期間,又在舊城以西,于隆中山北麓與漢水之間拓建新城。
整個襄陽城加起來,東西長逾九里,南北約有四里縱深,放在以往可以說是一座大城,作為帝都所在,顯然還是太狹仄了。
而襄陽城南面受阻于硯山、隆中山、柳子山,北面受阻于漢水,沒有拓展的空間,同時襄陽城與更為廣闊的南陽盆地以及荊湖北路的隨郢安黃等州,被漢水阻隔——哪怕魚梁洲大鐵橋建成之后,也是遠遠不能滿足作為帝都的陸路交通需求。
司空府規劃襄陽新城時,主要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將北岸的樊城并入襄陽,一是在漢水東岸、鹿門山以北的棗陽縣南部地區擇地建城。
司空府反復權衡,最終決定將未來帝都的新城,建在漢水、唐白河以東、鹿門山以北的開闊地帶,這樣除了泌襄大道作為貫穿帝國南北的主干道能盡可能拉直外,還能節省在唐白河下游建造一座超大型鐵橋的巨量投入。
唐白河作為云陽、泌陽南下襄陽的主要航道,不想中斷航運,又要保障陸路通暢,就必須建造大型鐵橋,而其他相對次要的河道,短時間內則可以架設浮橋,節省建造成本。
當然了,收復汴梁之后,朝中立即就有很多還都的聲音。
現在要在漢水東岸,為帝都建造一座新城,很顯然消息走漏出去,注定會引起一片嘩然。
因此,徐懷與史軫、韓圭等人商議,決定新城的事目前只做不說。
現在也不可能直接上手就建新城,除了魚梁洲鐵橋以及泌襄大道南延線等大型工造外,前期會在漢水以東建造京襄最大規模的商貨中轉碼頭及儲運地。
同時還會在鹿門山以北建造選鋒軍第三鎮駐營及訓練地,先將漢水以東、鹿門山以北十數里方圓的建設土地都圈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