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明清大戰,居然就在大周國控制的武昌城內展開了,而且還當著大周湖北巡撫方光琛的面打起來了,打得還非常激烈!
別看儒宗方面的人少,但他們也是有備而來的。所以沒有馬上崩潰,而是有序地退入貢院進行防守。
在對手攻入貢院后,還同他們進行了一陣肉搏,又退往蛇山,然后又退到了蛇山附近的城墻上負隅頑抗。
戰斗一直持續到了當天深夜才結束,最后居然還有百余人利用早就準備好的繩索縋城而出。
而負責指揮這場武昌之反的儒宗大佬,就是在三年多以前就造過一次反的張英。
他這次可是“二反”了,水準當然不是“初反”時能比的了。
在他接管了武昌、漢陽、漢口三地儒宗堂口后,馬上進行了整頓,進行了充足的“反前準備”。。
他吸取了之前秀才造反教訓,開始在漢口、武昌的碼頭上吸收苦力入伙。
還從北方調來了一批搞過團練(鄉賢武裝)的骨干和武昌、漢口碼頭上招募來的苦力組成了“儒棍團”。
后來又從武昌府和漢陽府境內幾個被北望王師的大清忠儒控制的村子中招募了一批壯丁,這才拉扯起了一兩千人的隊伍。
不過這支隊伍的實力依舊有限,根本不足以奪取武昌,就僥幸奪取了,也是不可能守住的。
所以張英發起這場“二反”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奪取武昌城,而是為了把武昌城內的儒門子弟引出來——儒宗和儒門在武昌、漢口、漢陽一帶的斗爭向來非常激烈,從來都是針鋒相對。所以儒宗一旦大舉出動,儒門肯定會跟。
儒門只要一跟,就能用方光琛的軍隊把他們消滅掉了。
等明軍打到武昌后,方光琛就不會內外受敵了,也就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了。
張英有這樣的把握,是因為他已經得到消息,田家鎮以東的長江水面上出現了數以千計的明軍戰船和運輸船......明軍也許很快就要進攻了!
可他還是沒有想到,在武昌這里,儒門的比他的儒宗厲害得多!
這倒不是張英的手段不行,而是儒門占了大義和大道這兩個優勢。
方光琛和他的九個子侄都是堅定的反清分子!雖然他們不一定擁明,但肯定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