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國,上京城。
西清上京齊天府就是原來的塔什干一帶。塔什干城原本是哈薩克汗國的首都,雖然是個都城,但哈薩克汗國不過是個總人口不過一百萬的松散的游牧國家,甚至都不能算個國,僅僅是個掛了個國名兒的部落聯盟罷了。他們的首都當然不會有多繁華了,整個都城的人口, 不過區區三兩萬,單薄的城墻里面,只有一些低矮的,灰蒙蒙的建筑,連昔日哈薩克汗的宮殿,也就跟個地主大院差不離。
不過十幾二十萬來自中原的儒八旗, 卻讓這座本來在中亞這邊連號都挨不上的小城,變成了一座連著幾年不停開工的大工地!
原本的塔什干城才那么一點兒大, 可容納不了那么多的中原來客。所以營建新城的計劃,在康熙汗征服印度之前,就已經開始實行了。
上京新城是一座四四方方的中式城池,城廓外面開挖了寬達二十步的護城河,還修了一道拱衛城墻的羊馬墻。城廓之內,則修了八坊一宮。八個坊分別用來安置儒八旗的八個旗,一旗一坊。相對應的還有八座城門,一坊一城門。八坊環繞著的,則是上京皇城和東西二市。而上京皇城和東西二市,就是在原本那座只能容納兩三萬人的塔什干城的基礎上修筑而成的。
上京皇城居中,皇城左右則是東、西二市。
在將近三年的施工之后,上京新城的外壕、羊馬墻、城廓、內八坊和宮城,總算是一點一點的修起來了,東西二市也算是支愣起來了。八坊之內的房舍,也都搭建了起來。跟隨同治帝胤礽和孔圣公從中原萬里迢迢遷移過來的這儒宗子弟以及他們的卷屬, 總共不到二十萬人,算在西域這里扎下了根, 安下了家。
當然了, 這座由儒宗子弟自己動手一點一點修起來的上京新城和大清原本的首善之城北京城是沒法比的,甚至連關外的盛京城都不如。但他們總算有了個家......而且還是自唐朝滅亡以后,漢人第一次在西域這塊“自古以來”的地盤上,擁有了一座可以傲視四方的城堡。
這座城堡可不容小覷!
跟著胤礽和孔圣公遷移到西域上京城的這些儒宗子弟可沒幾個是正經的讀書人,大部分都是中原鄉賢豪強中比較能打的子弟,因為害怕被大明清算才不得不和孔圣公一起跑路的。而這一路西遷的過程,又少不得一番優勝劣汰......雖然西遷的途中并沒有發生什么大陣仗,但也絕不是一路坦途。
別的不說,光是從葉兒羌汗國的綠洲和城市那里獲得補給,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路都在“加武德”,同時還淘汰了大批的弱者!
而當他們抵達上京府后,又少不了要和西清汗國之內被天方教控制的城市交戰——這些城市大多位于富饒的費爾干納盆地當中,費爾干納盆地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極為富饒,農業發達,人口眾多,西清汗國的十幾二十萬“國人”,還有早先康熙汗手下的蒙八旗、清八旗的二三十萬人的吃飯問題, 都是靠費爾干納盆地解決的。
而康熙汗的回八旗大門又不對費爾干納盆地當中的農民和市民敞開——回八旗招收的其實是游牧的哈薩克人和烏茲別克人,這些人都有蒙古血統,在中亞這邊也是專門負責砍人的統治民族。
那些負責納糧、交稅的農民和市民并不是康熙的拉攏對象......封建統治嘛,總要有人受壓迫,要不然騎在勞動人民脖子上的封建統治階級吃什么?而受到壓迫的人當然要反抗!何況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還存在信仰上的沖突。
所以在西清建國后的這兩三年中,西清國的儒八旗軍可沒閑著,他們除了建設上京府城外,還頻繁的向四面八方出擊,特別是向費爾干納盆地內出擊!
期間雖然得到了在哈薩克草原上游牧科爾沁蒙古騎兵的支援,但是最艱難的城市攻堅還是儒八旗軍自己打的!
在過去的兩三年中,費爾干納盆地當中,幾乎所有城市都被打破了一遍!
而在筑城、攻城的間隙,儒八旗的國人們還在上京府城周圍的綠洲和河谷地帶圈占和修建了一百多個堡壘式莊園,算是把上京府城周圍一帶給牢牢控制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