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末,李瑕聽郭弘敬說到其兄長郭守敬在西夏故地治水之事,便起意一定要招攬對方。
李曾伯攻打興慶府之前,林子已前往隴西安排人手負責此事,即派人盯著郭守敬,并派人隨軍待破城時留下他。
軍情司只為了一個人便如此興師動眾,究其原因,卻是因李瑕久聞其名,這種久聞其名是指宋元之際的科學大家,他聽說過郭守敬。
連李冶這般的北地名儒,李瑕也只是聽元嚴說起才知道;至于秦九韶這種憑《數學大略》而受到趙昀召見的,李瑕與其打交道前也沒怎么聽說過。
由此可見,在李瑕心中郭守敬的名望。
當然,李冶、秦九韶沒等到那一個王朝初立、百廢待興的時代,沒能施功于千古,這才是他們在名氣上遠不如郭守敬的原因。
個人的力量在時代洪流面前終究是.....很遺憾的。
像這些天才,修得滿身才華,誰不想利在千秋、名垂青史呢?
李瑕在攻興慶府之前就知道自己在聯絡西域之后要做的是什么,在立國并讓治下百姓解決了基本的溫飽之后,他要開始在制度、技術、風俗等方方面面進行一點點的改變,漸漸勝過元、宋,再強勝過元、宋。
開國奠基、革弊更化。
而郭守敬所擅長的,天文、歷法、水利、算學,恰恰是凡開國之初需要的。
就在去歲,郭守敬被派往西夏時正遇到北地大儒許衡,許衡給了他一個評語。
“天佑我元,似此人世豈易得?!”
許魯齋先生一世英名,但這次說錯了。不是對郭守敬的評價錯了,而是李瑕讓他的前四個字大錯特錯。
........
江春不知這些原由,因此不理解李瑕為何如此熱情。
就在這都水司的衙門口,他抬頭一看,才發現原來秦王也可以讓人如沐春風。
當年在慶符縣,那個聽不懂人話一樣的年少縣尉不是真的不知禮術,而是對他江春沒有必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