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下勸進,作為主公,理論上應該要完成“三次三讓”的慣例,哪怕是表演成分,畢竟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然而,洪康卻不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所謂“傳統”,直接應下,同時召集麾下眾文武,商討國號之事。
有人說道:“主公龍蟠揚州,坐斷東南,不如以“吳”為國號?!?br/>
另外有人附和:“吳越之地?大吳~?也不是不可以………”
“此言大謬也!”
有人極力反對。
“按照這位同僚所言,那為何不以“越”為號?!”
“但這不是臣反對的理由,若是以“吳”為國號,不利主公問鼎天下。”
“此前亦有吳國,不過偏安一隅者而已……”
諸葛臥龍贊同這個說法。
“主公,若是以“吳”為國號,固然可以贏得東南百姓的擁戴,可是這種帶有地域性的國號,確實太具有針對性,恐被有心人利用?!?br/>
洪康自然明白這種道理。
地域性的歧視自古有之。
而他并不需要這種地域性帶來的政治資產。
他行大道,修天道,扶人道,堂堂正正,攜帶煌煌大勢。
“《彖辭》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br/>
“不如以“乾”為名?!”
這個提議一出,眾人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