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年的金融博弈過程當中,暴露出諸多問題。
匯率雖然保住了,但是股市樓市雙殺,一時半會兒很難恢復元氣,許多高價買房的港城人已經斷供,失業和炒股虧損的人也很多,一大批中產不進反退。
樓市和股市雖然本就有泡沫,可如果不是撞上金融危機,其實有機會慢慢消化掉,至少局面不會如此嚴重,滿地都是雞毛。
外加之前插手的英國人,已經離開一年多了,確實到了該為未來考慮的時刻。
蘇業豪很少親自插手公司管理沒錯,可他每天早上看報紙。
經常也能收到從券商、咨詢公司,助理智囊團隊那里得來的最新情報,手底下養著一支專業的金融分析團隊,領著高額的薪水,總要干點實事才行,對重點地區和行業的情況還算比較了解。
聽鄭勇文副院長說完,蘇業豪敏銳察覺到,這可能就是一個難得遇到的好機會。
現在的港交所并不完善,總共只有五百多家上市公司在里面上市,一旦將幾家金融機構整合起來,恰好最近又處于低谷期,大概率能夠從中撈一筆。
要問賺多賺少,其實他也沒有頭緒,然而就是因為這樣,才更讓他覺得有意思。
除了投資獲利的因素之外,最關鍵的是只要躋身港交所董事會,就有機會針對未來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私心肯定是有的。
例如此刻,蘇業豪正盤算著到時候說不定有可能,將內地的互聯網公司都拉到港交所上市。
好處有很多。
一是能夠提升港交所的地位,假如成為股東,將來必然可以刺激股價上漲,從中牟利。
二是把內地互聯網公司搬來港城上市,也有機會引導內地的投資者過來投資,免得整天嚷嚷著利潤都被老外掙去了,好公司都跑到美國上市。
三是提高自身地位,方便接下來通過KOKO風投等公司,給別人畫大餅,增加話語權。
那么大一塊蛋糕,蘇業豪從頭到尾都只想吃一部分,市場太龐大了,惦記著吃獨食容易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