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乃至德之人,安能不知大仁之道?”羅炳忠依舊沒有正面回答問題。
羅炳忠并不是決策者,做決定的那個人始終是襄王朱瞻墡,而且這個襄王并非蠢笨之人,何為大仁之道,朱瞻墡心如明鏡。
朱瞻墡正襟危坐的說道:“若是從戎狄時候算起,草原諸多部族和中原王朝這算是打了兩千年了吧?!?br/>
“戎狄、匈奴、五胡、鮮卑、突厥、回鶻、鐵勒、契丹、蒙古, 一只手都數不過來,這草原諸部權力更替,和咱們中原王朝大差不差,亂糟糟的一鍋粥。”
“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br/>
“你知道兵禍什么模樣嗎?”
羅炳忠靠在軟篾藤椅上,太醫院這個椅子,羅炳忠也有一把, 當然他這把是襄王賞賜給他的。
襄王有監國至德奇功牌一枚,有安定云貴川黔安民奇功牌一枚,這兩塊牌子,羅炳忠是有功勞的,至少有一塊應該屬于羅炳忠。
但是這份功勞只能算在襄王的頭上,不過,羅炳忠從來沒有一次,哪怕是一次埋怨過他沒有奇功牌,因為襄王朱瞻墡對他是真的不錯。
羅炳忠頗為認真的點頭說道:“兵禍,咱們在貴州安土牧民之時,看到的不就是兵禍嗎?世道一亂,就把人變得人不人鬼不鬼,群魔亂舞,廢了多大勁兒,才安定下來。”
貴州之行, 襄王趕到貴陽府的時候,其實戰爭已經結束, 可是戰爭帶來的創傷卻真真實實的存在。
四處都是殘垣斷壁, 滿山都是流匪盜寇,路邊白骨皚皚無人掩埋,一眼望去,所有的耕地大半荒蕪,所有人都是換換如同喪家之犬。
附逆作亂的十八洞,在正統十二年,還有近百萬丁,六十余萬戶,大約有三百余萬人,可是在景泰四年《寰宇通志》編纂之時,整個貴州只剩下了七十萬丁,四十余萬戶,不到兩百五十萬人。
大明軍到貴州平叛,貴州一地的功賞簿上,才陣斬不到三千人。。
少了那五十余萬人,都是戰爭中顛沛而亡。
朱瞻墡面色沉重的說道:“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br/>
“就拿王驥三征麓川而言,糧餉周轉了大半個大明,軍需所費萬萬不可計,兵連禍結大敝西南,冒濫官爵,麓川之弊,在乎何人?”
“有人說是王驥三征麓川,近三十萬大軍養寇自重,方有麓川之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