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內外終于整個籠罩于冰冷的殺氣之下,唐軍的旌旗在關頭迎風招展,關下則是密密麻麻,好像望不到盡頭的河南大軍。
在黃河岸邊,送軍械過河的徐世績也迎來了王仁則所率的一萬人馬。
王仁則是齊王王世惲次子,二十多歲年紀,卻已從軍多年,驍勇善戰,據說也頗有智計,李密敗后,部將四散,大部分投了王世充,卻還有些人負隅頑抗,在被擊敗后逃入山中。
王仁則那會率兵追剿,在嵩山里面轉悠了很長一段時間,燒毀了不少容納“賊人”的寺廟觀宇,估計這也就是后來火燒少林寺的版本出處了。
他在山中肆無忌憚的殺戮,弄死了許多光頭和道士,對于崇信佛道的人們來說簡直罪大惡極。
于是很快便被王世惲親自發話趕去了山東,當時和裴行儼一東一西,攻城略地,剿滅李密殘燼,功績卓著,并稱二猛。
當然了,這里面也免不了王氏在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意味,而作為太子的王玄應就對這個堂弟很不感冒,很多次都在王世充面前說其在山東濫殺無辜,招納亡命,意圖不軌。
只是皇帝王世充卻不以為意,他覺著王氏子弟當中,還真就是王仁則最像他,所以待他一向寬容。
如果這樣的情形繼續下去,鄭國存在的時間也再長一些的話,說不定王世充這里也能出現一個像秦王李世民一樣的家伙呢。
徐世績對王仁則不太了解,因為他隨李密攻洛陽的時候,王仁則還縮在洛陽城中不敢冒頭,直到他離開河南,王仁則才算嶄露頭角。
不管之前王世充表露出來的姿態有多狂妄,可實際上,一萬兵馬,大軍又是近在咫尺,很明顯的顯示出了王世充對李破的提防之意。
交接的過程很簡單,相當于是兩邊很正式的做了一次生意。
運過河的軍械不算多,可那是相對于二十余萬大軍而言,其實堆在岸邊像小山一樣,不能算少了。
王仁則帶人過去瞧了瞧,表示很滿意,其實在心里卻心疼的嘀咕了好幾句敗家子,因為這些刀槍盔甲亂七八糟的堆在一處不說,很多還都生銹發霉了。
這年月可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節,對于軍械不好好加以保養,弄的這么糟濫,不是敗家子是什么?
王仁則見了自然心疼的很,因為河南大軍的后勤補給向來糟糕,嗯,是非常糟糕……
當然,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的,王世充所率人馬和其他官兵差不多,在各郡縣都能進行兵員,軍械,糧草等的補給,源源不斷,遠非各地義軍所能相比。
可和李密對峙了幾年,被李密給傳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