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壓迫,就會分出層級。
這些村民之所以結寨自保,就是因為受不了都督府的壓迫和盤剝。
時間過去了大半年,太平教的發展迅速,從數縣之地擴張到了一府之地,信徒也不再局限于底層民眾之間,一些貴族同樣受到影響,開始加入太平教。
這其中不乏投機分子,他們不相信什么太平世界,也不相信大賢良師和天公將軍是上天派來拯救蒼生的使者,甚至不相信太上道祖和“黃天”的存在,他們只是看中了太平教的未來。
或者說,這是一些“中等人家”的智慧,開始提前下注。
做頂層家族是危險的,一旦統治動搖,立時就是身死族滅,沒有半分余地可言。而“中等人家”卻相對安全,擁有左右搖擺的空間,可以改換門庭。這些貴族們暗中加入太平教,若是太平教戰勝了都督府,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那么他們也算是從龍之功,不僅能保全家族,甚至能更進一步。
貴族們畢竟家學淵源,其實就是更好的教育資源,又有家族底蘊,也就是帶資入股,自然是強于平民出身的教徒,更容易躋身于太平教的高層。
可貴族們動機不純,他們更多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這就使得隊伍不純粹了,局勢變得復雜了。
如此一來,太平教就有提前墮落的風險,脫離百姓,隊伍也不好帶了。
對此,周夢遙并不在意,只要能提供香火
愿力就夠了,她又不打算在這里長久生活,太平教墮落與否,與她何干?只要完成了使命,太平教滅亡也沒什么所謂。
而且周夢遙也不覺得貴族有這么大的危害,畢竟她本就是世家出身,她也是某種意義上的道門貴族。
齊玄素則持反對態度,認為還是善始善終。我們借了蒼生之力,自然也應給這里的蒼生們一個相對完美的結局。
在齊玄素掌握的黃巾軍中,還是以平民出身的教徒為主。
這其實也反映了齊玄素和周夢遙因為出身而導致的觀念不同。
太平教的部分高層敏銳察覺到了兩位核心人物之間的分歧,貴族出身的教中高層紛紛站隊大賢良師周夢遙。
他們滿心期待著周夢遙發動雷霆一擊,消滅以齊玄素為首的平民一派,他們就能順勢染指黃巾軍,掌握他們最缺乏的軍權。
為此,他們多次在周夢遙面前旁敲側擊,甚至是犯上直言。
有人獻計,設下鴻門宴,把齊玄素請來,左右埋伏刀斧手,摔杯為號。
也有人獻計,府城外有一條河名為安水,大賢良師可以指安水為誓。
周夢遙看在眼里,相當不以為然。
不少人為此痛心疾首,認為大賢良師婦人之仁,優柔寡斷,豎子不足與謀。
可他們不知道,太平教只是周夢遙和齊玄素離開“深井”的工具,周夢遙怎么會為了太平教的事情跟齊玄素翻臉?真要翻臉爭權,也是離開深井之后的事
情。
就算她現在斗倒了齊玄素,代價卻是一輩子留在這里,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更何況,最近這段時間,她看齊玄素還是很順眼的,好似又回到了過去的師徒相處。
歸根究底,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頭頂的一小塊天空,而不知外面的廣闊,自然也無法理解周夢遙的不以為然。
周夢遙從不會婦人之仁,更不會優柔寡斷。只是沒必要。
齊玄素那邊也有不少人向他進言,要小心大賢良師一派,只是忌憚大賢良師的“神威”,還沒人提出直接以小范圍的宮變來一勞永逸,更多是以防范為主,至多就是勸齊玄素自立門戶。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這讓齊玄素想起了一個相當武斷又不乏道理的說法,其實一個縣的頂尖人才就能治理天下,因為天底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代開國皇帝的班底,也就是一兩個縣,只要給予足夠的歷練和成長空間,這些勛貴并不比所謂的世家差,甚至更強。
現在看來,太平教也就一府之地,可這些人玩出的手段,已經不遜于史書上的帝王權臣了,其核心都是一樣的,再多的權謀,再多的斡旋,再多的合縱連橫,本質上都是為最后的殺戮做鋪墊,肉身消滅才是最徹底的辦法。
許多中立派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有人喊出了“天母殺天兄,江山打不通”的
口號。
不過周夢遙只是看著年輕,實際上也是久經世事的老人了,雖然她沒有道門職務,但在清平會就是當之無愧的一號人物,對于組織架構和權力運轉還是有著相當深刻的認知。經此一事,她看到了貴族一派的危害,于是改變最初的想法,贊同齊玄素的觀點,決心對內發動一次清洗,解決一些圖謀不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