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這一句話,是直接道出以范純仁、蘇軾為代表的保守派的困境所在。
他們說得其實都很對,這紙幣就是一把雙刃劍,稍有疏漏,那將會引發巨大的危機,這不是危言聳聽。
但問題就在于,他們也拿不出更好的解決之法,來幫助朝廷,或者直接說幫商人走出面前的困境。
為什么宋朝會出現交子。
可不是哪個金融天才一拍腦門想出來的,更不是穿越者帶來的,而是被逼出來的,這得多么大的困難,才能在古代逼出紙幣來。
首先,宋朝鑄幣,那真是鑄多少就虧多少,因為宋朝是一國鑄幣,亞洲通用,西夏、遼國真是想盡辦法從大宋走私貨幣。
這要是紙幣的話,那就非常爽,但問題這是銅幣。
鑄銅幣是要花費人力物力的。宋朝就是再發達,也支撐不起他們這種玩法。
其次,宋朝的鑄幣速度,原本就跟不上本國的商業發展,再加上公檢法刺激,這差距就更大。
這就是為什么,公檢法每到一處,先是商業繁榮,其次就是錢幣匱乏。
而其它地方沒有出現這么嚴重的錢荒,那就是在于東京是一個消費型地區,這跟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不一樣,因為他擁有著龐大的消費人群。
如在齊州、青州,那王居卿、章惇也希望發行鹽鈔,但他們只是認為,發紙幣是能夠刺激商業發展,而不是說遇到錢荒危機,故此才發紙幣。
之前的應對之法,就還是鑄幣,銅不夠,那就用鐵,各種金屬幣,這又往往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于是大家都融銅錢鑄銅像,盡量使用鐵幣。
關于貨幣問題,一直困擾著宋朝,沒有一個解決之法,直至滅亡,夸張一點說,甚至還將這個問題留給了明朝,要不是海外來了銀子,明朝的貨幣情況只會更加糟糕。
這也導致商業發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制度,雖然宋朝的制度,比任何朝代都更有利于商業發展,但到底具有封建社會的局限性。
如今隨著公檢法的日益完善,以及《臨時法》的頒布,制度方面開始打破局限,那么貨幣問題就顯得更加凸顯。
以前的辦法,就顯得更加不適用。
但是這不代表蘇軾就是錯的,如果你不提出這些風險,又怎么能夠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