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原動手整頓內科,其實在向龔安橋變相地發起挑戰。
當然,他這種挑戰并非惡意,更是一種試探。
東區分院的院長是龔安橋,他是無可爭議的一號。
想要讓分院由內而外發生改變,必須要看龔安橋接納改革的尺度。
一旦發生變化,勢必要有諸多壓力。
龔安橋倘若不跟自己站在一個陣營,阻力就太大了。
趙原不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風格。
他拋出了幾個引子,想了解龔安橋的心理,是否要讓分院有進一步發展。
得知龔安橋有一定的野心,趙原才會下定決心去啃一塊塊的硬骨頭。
相反,龔安橋如果不理解自己,不支持自己,還跟自己對著干,那么趙原就沒必要那么大的動作,搞得怨聲載道、人盡皆敵,最終弄得灰頭土臉。
以趙原現在掌握的資源,只要將總院那邊的外科資源,分配一撥在分院,提升的業績,完全就可以讓他從這個跳板縱躍到另外一個平臺。
無論是龔安橋還是趙原,亦或者其他人,心里都明白,分院只不過是趙原臨時練級的分副本地圖。
等趙原有了管理經驗和履歷,還會回到更高的平臺。
趙原跟龔安橋試探一番之后,發現他對自己的規劃有了全新的認識,自己也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想要提升一個科室的水平,難度是很大的。
說起來很簡單,聘請一個學科領軍人,就可以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實際操作起來,哪有那么容易。
各家醫院都把這類人捧在手心,好好供著,絕對不會讓別的醫院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