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們沒得選擇,各朝皇帝都把販賣私鹽定為重罪,哪怕是你只是販賣了一斤的私鹽,那么也會被關上了好幾年,甚至出來之后還會在你的臉上刺字,犯罪的成本如此之高,即便是大家都知道官鹽貴,那也得繼續花錢買。
李象把自己的精制鹽定價在五百文錢,也是讓下面這些人都看到,不管你們想要如何的抬價,我都在這個位置等著你們,如果要是你們漲價漲得太過分的話,我不介意降維打擊你們。
縱觀數百年老百姓的生活,鹽價一直都是他們關心的,朝廷也靠著這個吸天下百姓的血,李象就準備從源頭上改變一下,朝廷吸血可以,但必須得有一個限制,總得讓所有的百姓都吃上鹽吧。
李世民是一個明君,他對鹽鐵壟斷的利潤都有想法,更何況那些昏君了,一旦要是一個昏君面對財政危機的時候,他會把所有的一切強加到百姓的身上,鹽鐵的價格就是最容易動手的。
所以在那些昏君沒有出現之前,李象盡量要把鹽的價格限定在一個區域之內,并且還要在全國之內找到大量的鹽井,只要是這樣的事情被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那么即便是你以后想要提價,那也是不可能的,當然最終的目的是取消鹽鐵官營。
讓食鹽變成一種普通的商品,變成一種價格便宜的商品,這才是李象的最終目的,當然李象此刻不能夠說出來,如果要是自己此刻說出來的話,估計房玄齡就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鹽稅對于朝廷來說至關重要,再沒有其他的稅款代替的情況下,絕不能夠有任何的動搖……
房玄齡走了之后,李承乾也在屋子里聽完了李象關于食鹽價格的宏篇大論,內心當中也是震驚不已。
“我兒大才,他是一旦要是登基稱帝,天下的百姓有福了?!?br/>
李承乾所說的是實話,別看他當了那么多年的太子,但他的思維一直都是固定的,他和李世民那些人沒什么區別,老百姓的生活固然重要,但他們作為老百姓的統治者,內心當中也沒有想著給老百姓謀多少的福利,這是封建統治者的局限性,他們最主要的還是要加強自己的統治。
在他們看來,老百姓處于溫飽之上是最好的,但又不能夠過得太好,如果要是過得太好的話,很多老百姓就有可能要找事兒了,所以讓他們每日為了生計而奔波,沒有那個腦子去想其他的事兒,這是所有的封建統治者都需要的一個社會。
李象重生之后也看出來了,再結合自己熟知的歷史,大災之年有的是有造反的人,但太過繁華也不是什么好事兒,大災之年造反的是老百姓,太過于繁華造反的就是官僚了。
相比較于老百姓的造反,官僚造反的成功幾率還是比較高的,就拿李世民父子來說,他們就是官僚造反的一個典范。
在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里,李象沒有離開東宮,老老實實的在自己的小院里享福,外面正在進行著巨大的變革,朝廷在西南邊境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拍賣會,十五萬平方公里的草原被拍賣出去,朝廷也因此獲得了數百萬貫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