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不比讀文言文輕松,而且,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怪不得那些中央編譯局的老學究要研究鉆研一輩子,真的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想了半天梁江濤明白了,這里面不光是翻譯的問題,也不是晦澀的問題,而是邏輯的問題!
先不說馬克思的思想,單從邏輯上講,他就絕對是一個天才中的天才。
一個句子,往往數百個字都說不完,簡直層層遞進,完美無缺,讓梁江濤都快斷氣了。
這是在讀理論文章嗎?這是在讀法律條文??!
對,法條!
梁江濤腦袋中靈光一顯,終于知道為什么如此熟悉了,他找到了上大學時的感覺。
句子長,層次豐富,這就是邏輯性強的表現。
因為,法條必須要無比精準,盡可能考慮所有情況,消除所有漏洞,所以句子就不可避免地很長,出現各種邏輯連接詞,說不好聽的“顯得不像人話”。
馬克思寫的文章,很像法條,說明了他強大的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
尤其那篇著名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表達了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理想。
當時,馬克思和他的同學即將中學畢業,面臨著升學和就業的問題,馬克思一揮而就,寫下了這篇文章。
而當時他只有17歲啊!
17歲就寫出如此千古名篇,什么是天才?這就是天才!聰明得自天性。
都說梁江濤是天才,可是他自己知道,他是由于占據了先知先覺的優勢,重生后又找到了正確的道理,著實算不上什么天才。
馬克思才是天才,天才中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