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320入閣難
三個人在魏廣德家里,一邊喝酒吃肉,一邊瞎猜著,到底是誰安排魏廣德南下,目的又是什么?
結果自然是什么也沒想出來,畢竟三人現在就和盲人摸象似的,根本無法一窺全貌。
不過魏廣德也聽出來了,兩個人對自己將來入閣都不怎么看好,倒是認為自己有可能執掌六部中某一個衙門,甚至是都察院也是有可能的。
想想魏廣德也大概明白,雖然“非翰林不入內閣”在大明朝并不是閣臣的必備條件,但是沒有翰林院經歷的閣臣確實非常之少。
與前朝所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相比,明代的內閣成員確實并沒有豐富的地方行政經驗,甚至可以說毫無地方經驗。
但是,這并不代表明代內閣的選拔制度不合理。
首先,翰林官屬于皇帝近侍之臣,甚至可能是皇帝的老師,彼此較為熟悉,容易建立“信任關系”,而在皇權社會,再沒有比皇帝信任對執政更重要的事情了。
其次,翰林官是科舉考試中的最成功者,以此為任職資格,可以減少官僚階層內部的爭權奪利和內耗,也較容易得到官場同僚們的認可。
第三,翰林官沒有地方行政經驗,不代表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他們長期在中樞任職,負責起草詔書等事務,熟悉文書往來和行政運作機制。
最后,這些翰林官們沒有在地方從政,也就與地方盤根錯節的勢力毫無瓜葛,他們執政后又要對自己的家鄉避嫌,反而能“一碗水端平”,更平衡地處理各方關系。
魏廣德是具備翰林入閣條件的,但是缺陷還是很明顯,那就是文才不顯。
魏廣德當初是為了科舉準備了大量的范文,加上一點點運氣,才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
對不熟悉的人而言,魏廣德是傳臚,名次很靠前,自然會覺得他胸有筆墨,但是熟悉的人卻都知道,其實魏廣德的文才并不出眾,普通的很。
好吧,文人相輕,大抵如此。
至于要入閣,其實說起來就兩個途徑,要么是皇帝任命,要么就是經過選拔、廷推的方式,有朝中大臣選舉出人選再由皇帝確定。
首先最簡單直接的就是皇帝任命,在大明朝這樣的內閣大臣可不多,因為大部分被皇帝看中的大臣都會直接拒絕皇帝的命令,他們寧可辭官也不愿意通過皇帝單方面意志進入內閣。
因為以這種形式組成的內閣,是很難得到六部支持的,很容易導致國家混亂,他們會因此成為國家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