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籠罩下的四九城,此時街市上依舊熱鬧繁華。
所謂四九城,其實是朱棣遷都時京城的格局,也就是皇城四門和內城九門。
但是在嘉靖朝擴建了部分外城,又新建七門。
但是,在老百姓眼里,北京城依舊是四九城。
眾所周知,古代中國一直有“夜禁”的傳統。
每到黃昏,城門閉鎖,各坊市也封閉起來,如無要事不得在街上行走,否則稱為“犯夜”,要予以處罰。
但是鮮有人知,實際上古代很早的時候,一些大城里就開始形成夜市。
夜市,顧名思義,就是在夜間做生意的市場。
最早明確記載夜市的文獻,是兩漢之際著名思想家桓譚的《新論》,他在其中的《離世第十一》中這樣描寫:“扶風漆縣之邠亭……其民友會日,以相與夜市……”
這里的“夜市”就是指夜間集市。
到唐朝中晚期,對夜市的記載就很明確了。
比如,詩人王建就曾在詩中描寫過:“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薄八T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br/>
唐時,居民區與商業區嚴格分隔,“里”“坊”(居民區)和“市”(市場、商業區)都環以高墻,設里門與市門,由吏卒和市令管理。
“里”“坊”內不準交易買賣;“市”內可進行買賣交易,但有嚴格的開市、閉市制度。
夜市的真正開放、形成規模是在宋代。
宋朝首先破除了坊市制,坊市合一,如今天的一些小超市、小門市,前邊賣貨,后邊居家或生產。
宋朝政府為了繁榮市場、增加稅收,鼓勵百姓從事商業活動,把夜市時間延長至三更,到五更時又可以開早市了。
夜市未了,早市開場,間有“鬼市”,甚至還有“跳蚤市場”,這些都為夜市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