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出兵吧,宰了王杲,屠了古勒城。”
“大帥,出兵吧,宰了王杲,屠了古勒城?!?br/>
剛剛還熱鬧的酒席,霎時間爆發出濃濃殺氣,屋外大樹似乎都感受到了,樹葉不斷搖晃著。
此時的遼東明軍,沒有經歷過幾十年后面對崛起的建州女真那種無力感。
雖然明軍在遼東處于守勢,但一旦選定攻擊目標,不管是對上西面的土蠻部,亦或者是北方的女真族人,勝算都是極大的。
即便偶有失手,只要明軍打起精神來,報仇還是輕輕松松。
否則,遼東廣袤的土地也不可能被明廷牢牢掌控在手中。
至于對京城那邊的戰報,多有夸大蒙古人實力的成分在其中,特別是還和明廷處于戰爭狀態的土蠻部。
其實這也不是讓人疑惑的問題,要想從朝廷多拿銀子,可不就得給自己豎起一個“強大”的敵人。
否則論功行賞的時候,打敗一個強敵和打敗一個小賊,封賞的差距可就大了。
此時大明定下的賞格,壯年蒙古人的首級可比是壯年女真人的首級貴好幾倍。
首級之所以叫“首級”,就是因為“一首一級”,最早來自商鞅變法中的秦國軍功授爵制,“戰斬一首賜爵一級,欲為官者五十石”。
不過,以首級記功并非秦朝開始,早在商代時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商鞅變法把許多以前未成文的規矩書面化,做到有據可依。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斬首記功都是主流。
但弊端肯定還是有的,比如殺良冒功,甚至在戰場上為了爭搶首級還可能會自相殘殺。
于是北宋時期名將狄青上疏提出廢除斬首記功,并獲準,自此開始兩宋不再實行斬首記功。
而在大明建立之初,也是以戰功為核定標準,分奇功、頭功、次功三種。
所謂奇功,是指戰陣之中斬將、奪旗、陷陣、先登,而頭功則是指當先、跳蕩、摧鋒、破敵,次功是指偵蹤、守陣、擒敵、被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