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黃鶴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反復重修過幾次。
此時的黃鶴樓的樓體只有兩層,但卻建在城墻邊高臺上。如果算上這個臺基,當成三層也可。
反正這高度足夠用了,眺望“漢陽樹”什么的都沒問題。
樓門前還建有小方廳,樓的兩側還有游廊,形成了統一的景觀建筑,各處掛著不少古今詩詞。
在這深秋季節,林泰來頂著獵獵江風登樓后,只見四面敞空,尤其臨江一面視野極佳。
江流壯闊和煙波浩渺盡收眼底,與后世連江景都看不清的體驗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對于見多識廣、看多了風景的后世人來說,不會太過于震撼。
林泰來欣賞完風景,轉過身就發現,筆墨紙硯桌案不知在何時,已經在樓廳里擺好了。
恍恍惚惚不禁想起了,幾百年后那些“請領導留下墨寶”的畫面,只能說有些文化真是幾百年傳承不絕。
于是翰林院侍讀、太常寺少卿、三部郎中林泰來只得“欣然”提筆,在紙上筆走龍蛇。
眾人在旁邊看,只見題目是《滿江紅·題登黃鶴樓見古今題詩后》。
林泰來解釋了一下:“登樓所見題詩大都是七律,我便獻丑豐富一下題材?!?br/>
“老子當年,曾幾醉、南樓夜月。
但慘淡、獅兒霸氣,斷戈沈戟!
一片武昌秋柳綠,三更鵠渚寒濤急。問扁舟誰叫落梅風,聲聲笛。
高宴會,西園集;狂嘯傲,南州客。向殘山剩水,射棚行炙。
安樂宮門無片瓦,呂蒙城畔余殘堞。想先生憑吊日登臨,悲秋極!”
看到林泰來寫了這首詞,眾人還沒開始吹捧,卻又見林泰來還在繼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