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瑞上任,松江府翻開了新的篇章。
由于有兩位得力師爺分擔大量的府衙事務,確實幫海瑞節省了不少的精力和時間,讓他更加從容地著眼于松江府的發展大計。
他不像某些人所期待那般直接對徐家下手,亦不可能會畏懼于徐家的權勢,因為海瑞的眼中從來沒有政治,眼里由始至終都是底層的百姓。
面對著松江府百姓的訴訟,卻不管是多小的案子,他都是一視同仁地認真審理。為了減輕訴訟百姓的負擔,亦是接受沒有訴訟狀的案子,直接讓百姓在堂中口述。
他很快注意到松江府這塊富庶之地中,亦是存在著大量的貧苦百姓,甚至很多人只能在松江府行乞為生。
經過多方了解,他發現松江府首當其沖是水患。由于松江的淤泥越來越嚴重,每年的夏秋汛期,都會造成江邊很多田地被淹沒。
這對于大戶并不算什么,畢竟他們有很多遠離松江的田產,反倒有利于他們抬高糧價。只是對于升斗小民,這稻田被淹簡直是滅頂之災。
每年一次的水災,令沿江的百姓要么成為徐家等官紳的佃民,亦或許是背井離鄉另謀生計,致使很多田地被得荒蕪。
官府和朝廷面對這種狀況往往都是要興修水利,只是興修水利工程耗資巨大,往往需要朝廷撥款才能完成。
卻不知是徐階為了避嫌,還是他打著其他的小算盤,這么多年一直沒有將銀子撥給他門生藏繼芳疏通松江。
海瑞得知松江的淤塞情況下,卻是沒有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一段時間早出晚歸,每日乘坐小船勘察松江各處,從而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在歷代松江知府都是避之不及的問題上,海瑞卻是拿出了為民做事的魄力,上任僅一個月便拋出了疏通松江的水利方案。
在具體的方案上,他看到了“黃浦奪淞”的大勢,結果順著這一個河道大勢,經黃浦新支流入海。
對于松江府衙的財政問題,他決定采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將那些饑民和除水患有效地結合起來。
王弘海原以為海瑞的厲害之處是為官清廉、鐵面無私,卻不想海瑞竟然跟老師那般能夠克服困難做事,心里亦是暗暗地佩服。
只是松江的淤泥比想象中要深,仿佛已經化身成為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獸般。
面對這個造富松江府幾十萬百姓的方案,徐家人竟然帶頭反對這個方案,給出的理由則是海瑞一個舉人知府不懂治河。
在這個以功名論英雄的年代,海瑞再度吃了“文憑低”的暗虧,這個說法竟然得到了松江府士子群體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