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會賓樓,熱鬧喧囂。
借著三國評書熱潮,會賓樓一舉從京城中等酒樓,進入高檔酒樓行列。
特別是說書先生快嘴老李,此時已經成了會賓樓的招牌。
據說,為了籠絡快嘴老李,會賓樓幕后東家,甚至不惜拿出部分分紅,也要把大有‘京城第一說書先生’勢頭的快嘴老李,牢牢綁定在會賓樓。
也不知為何,會賓樓和快嘴老李,總是能夠先旁的酒樓茶館,以及說書先生拿到《三國演義》最新章節。
快嘴老李也是個妙人,每天說三章三國故事,比起同行可要‘實在’得多。
時間一長,優勢逐漸轉化為勝勢,會賓樓和快嘴老李都在在一波熱鬧之極的三國熱中得了大利。
當然,幕后的一些情況,其實瞞不過一些有辦法的存在。
比如,會賓樓的東家乃是新近從金陵抵京的薛家,快嘴老李和出版《三國演義》的會友書店,有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系。
這些事情并沒有宣揚,有辦法查到這些的存在,最感興趣的還是三國評書,至于其他的根本就不重要。
話說,會賓樓從中檔酒樓,晉升高檔酒樓的標志,就是二樓雅間幾乎全被有頭有臉的權貴還有豪商包下。
這時代的娛樂活動著實貧乏,青樓戲園子對于某些存在而言,就跟自家后花園似的,早就沒了新鮮感和興趣。
三國評書一出,以其熱血澎湃又激蕩人心的情節,一下子吸引了某些存在,把聽三國評書當做難得的消遣娛樂。
不僅如此,三國故事里頭的某些情節,還很值得討論,甚至在史書上都有記載,這就很難得了。
其中的權謀詭計,還有沙場爭鋒,說實話很有一些可取之處,在明眼人看來甚至都能套用到眼下的朝堂的紛爭中。
這樣的認識,甚至叫某些朝堂大佬‘駭然色變’,自然而然吸引了更多上層人士,熱衷于聽三國評書。
甚至就連三國的作者‘琮三少’,都悄然進入某些朝堂大佬眼中,只是賈琮本身和榮國府沒有察覺而已。
唐太宗不是說過么,‘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在某些大佬眼中,能寫出‘三國’的‘琮三少’,起碼已經有了談論某些事情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