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官署的討論持續整整一天,中間有宦官送來酒水和食物。
史從云一面吃一面聽眾人討論,官署里討論的氣氛也比較自由,因為之前的發言,王樸簡直把他當知己,等官家找其他官員問策之后王樸就走過來和他說話。
兩人寒暄幾句,就說起了天下的形勢。
史從云和王樸的意見都是一致的,或者說他本來就是受到王樸的影響。
兩人算是英雄所見略同,越談越攏。
到下午,官家賜食之后就回后宮了,也到了下直的時間,宰相魏仁浦和王溥宣布散會,眾人也就各自回家了,這時兩人還沒說完,正說在興頭上,就邊說邊往外走。
史從云和王樸一邊穿過朱漆回廊一邊說話,“我覺得王知府說得對,伐蜀是首要,不過我和蜀國打了那么多戰,也有一些見解。
蜀國那地方確實富庶,如果拿下蜀國收獲很大,能獲取大量補充,不過保險起見,我覺得我們應該先想辦法拿下荊南和武平(湖南、湖北),再從關中,荊州兩路發兵?!?br/>
王樸聽他這么說,隨即:“為何這么說?”
王樸的主張是要打南方,接下來重點是蜀國,因為周國有關中之地,可以直通蜀國,而南唐有大江天險,進兵非常危險。
長江可不是鬧著玩的,而且因為南唐地處長江下游,江面很寬,南北往至少超過十里寬,周軍即便有眾多舟船,要把十萬大軍渡過去就有非常大的難度,風險也很大。
而且并不是人過去就行,后續量草輜重也很成問題,如果大軍過了江,久攻金陵不下,后續糧道補給壓力就會很大,超過十萬人的后勤補給還要隔著長江運送,完全可能拖垮這個時代的后勤體系。
這也是當初史從云不敢過長江的重要原因,打仗不是人過去就行,后面還有龐大的后勤體系。
就像淮南之戰,周國投入的總人力在四十萬左右,但主力大軍只有十萬左右禁軍,剩下的三十多萬都是官家從淮北征發的民夫,鄉兵,全部是李谷在調度指揮。
他們是自帶糧食和衣服,負責為周軍前線大軍運送糧草,修繕道路,修建圍城器械,修補鎧甲等等。
這也是為什么戰爭能拖垮一個國家的重要原因,這么多民夫不能耕種跟著大軍打仗,如果國家不夠大,那可不得垮嗎。
而如果大軍渡過長江,補給線拉長,江上又沒有大橋,只能靠船只往返這種低效耗時的運輸方式,這幾十萬人維持的后勤體系怎么辦?怎么延伸到長江南岸去?
大軍完全沒法保障充足補給,但凡遇上點天氣狀況,長江上惡浪滔天那更是要了老命。
翡翠珠文學 > 五代河山風月免費閱讀 > 177、史從云的高論(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