鏵國文人有個傳統,有什么話都不直說,而是藏在詩句里,用山水,用景色,用典故,用各種比喻來抒發真正的想法。
小學課本上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老師只會講這首詩里寫的風光是多么美,體現了詩人何樣的心情,但一定沒有老師會給小學生們分析楊萬里真正的想法。
事實上這首詩的每一句,都是楊萬里在勸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西湖位于臨安,是當時的都城,陰歷六月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
第一句是在說,林子方啊,你正在首都最熱的位置上,可千萬考慮好?。?br/>
【風光不與四時同】,風光指的是前景,趨勢,狀態。
首都的風光能和其他地方一樣嗎?
六月的風光,能和其他月份一樣嗎?
你要去了其他地方,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可以放在一起分析,古人說起皇帝的時候,總會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接天的天是皇帝,映日的日也是皇帝。
蓮葉只有接天,才能無窮碧。
荷花只有映日,才能別樣紅。
只有留在皇帝身邊,每天能見到皇帝,能和皇帝說上話,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啊?。?!
從皇帝身邊去了南粵,相隔萬里,那時候又沒有電話沒有v信,寫個奏折要一兩個月才能送到臨安,還怎么跟皇帝溝通?
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年輕人,更不缺有才華的年輕人,一個林子方走了,幾百個林子方冒出來,皇帝身邊那么多才子,過不了幾個月就把你忘記了。
楊萬里表面是寫風景,其實是在苦口婆心的勸說林子方,希望他能看清形勢留下來。
不知林子方是沒看懂,還是太想去地方上做一番事業了,并沒有聽從楊萬里的建議,還是去了南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