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屈突通便命心腹快馬加鞭回去長安,狠狠在李淵面前告了李元吉一狀。
李淵聽聞此事,自然大怒,李元吉鬧的這一出兒簡直就是晉陽之變的翻版,李淵想象一下西北糜爛的景象,大恐之下根本沒有任何的猶豫,立即命人招李元吉回京。
這邊兒弄的李淵心神不寧的很久,還沒等李元吉回到長安,蜀中又出事兒了。
兵部侍郎殷開山中伏,為流矢所中,差點丟了性命,劉弘基等人久戰不下,如今殷開山還受了重傷,火氣逐漸旺了起來。
他們紛紛送書信來到長安,攻擊李孝恭領兵無方,那意思非常的明白,想換秦王李世民入蜀領軍。
其實這里面左翊衛大將軍,駙馬柴紹沒起什么好作用。
他之前從秦王李世民征討薛舉,屢立戰功,和秦王舊部們的關系很是不錯,同時勇猛善戰的名聲傳于西北軍中。
可以說這家伙真的名副其實,披堅執銳,所向無前,在西北軍中除了李世民的玄甲軍,就數他這一部最是勇猛敢戰。
可柴紹率軍入蜀增援李孝恭之后,卻覺得束手束腳,對趙郡王李孝恭日益不滿,當李孝恭依為臂膀的殷開山重傷在床,柴紹覺著機會來了,于是便竄叨著秦王舊部們上書言事。
他覺著他的舅兄李世民這會兒正跟李定安那賊子相持,肯定來不了蜀中,那么如果真將李孝恭搬倒了,作為駙馬的他,豈非就能巴望一下那個主位了?
顯然,這位駙馬爺對老丈人的用人之道也已經看在了眼中。
柴紹想的挺美,而蕭銑因為分兵,對蜀中的攻勢也減弱了下來,確實給了唐軍內訌的機會,可李淵對李孝恭非常信任。
對于李孝恭提出的招撫各部南蠻,在信州在信州也就是夔州逐步削弱蕭銑,待機出川的策略也十分的贊同,而這卻也正是劉弘基等人攻擊李孝恭的重點。
李淵自然十分惱怒,同時他也意識到了危險,對于秦王舊部聯結成黨,在各處屢屢挑起事端的行為也漸漸失去了耐心。
所以和秦王李世民交好的柴紹代替李孝恭領兵的選擇根本不在李淵考量之中,隨即李淵便詔皇五子,楚王李智云為蜀中行臺兵部尚書,和太子中允王珪一道入蜀,助李孝恭攻夔州。
李智云向與太子李建成親好,王珪更不用提,那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之臣,從這兩個任命上就可以看的出來,李淵對劉弘基等人已是不滿到了極點,只是因為蜀中各部還在跟蕭銑作戰,不好降罪于這些驕兵悍將,才運用了些政治手腕罷了。
當然,李淵還是給劉弘基等人留了些余地的,李智云雖說跟李建成走的很近,可他最感激敬重的人卻是平陽公主李秀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