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長安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今年的京試的時候,李破收到了來自突厥王庭的問候。
作為突厥可汗,肯定不會在書信上表達什么思念之情,更不會侄兒侄兒的亂叫,路途遙遠,即便是國書也可能遺失,阿史那楊環不會那么糊涂,將密事宣之于文字。
這代表的其實是兩國邦交正?;拈_始,阿史那楊環在書信上督促大唐皇帝陛下在今年履行諾言,差不多就是表達了一下,年紀輕輕的,別過了一個冬天就忘了自己在會盟上都說了些什么的意思。
當然了,如果不是他們有著默契,突厥可汗斷不會表現的這么急迫……
李破要做的很簡單,做出相應的回應即可。
不過今年要做的事情不少,按照盟約的規定,明確的劃出兩國疆界,在邊境線上設立一些邊市,商稅的額度以及管理上的一些細節兩國還沒商量好呢,需要再行派人磋商。
再有就是邊塞的駐軍問題,突厥好說,他們從來不會在邊境上駐有大軍,因為他們維持不了那樣的消耗,而且他們也不傻,不會給中原軍隊那么明確的戰術目標。
嗯,其實這都是廢話,從匈奴到柔然,再到突厥,甚至是后來的那些北方游牧民族,他們的生活習性決定了迥異于中原的戰略戰術方式。
戰馬是他們最大的倚仗,于是后勤補給簡單到了粗暴的地步,這也決定了他們的高機動性。
松散的部落聯盟方式,同樣也決定了他們的上層建筑不會太復雜,于是他們的文明程度,以及動員能力等等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這些也讓他們與中原農牧文明成為了天生的死對頭……
一個勝在爆發力,一個勝在持久,而當它們互相撕咬的時候,很可能還會轉換角色,持久的一方會變得狂暴無比,另外那個則會選擇耐心的把戰爭拖延下去。
這是兩個創造了無數傳奇故事的民族。
當然了,華夏永不滅,它的對手換了一茬又一茬……
………………
如今的形勢是大唐和突厥關系在升溫,大唐要按照和突厥的約定,削減駐扎在邊塞的邊軍,釋放出兩國結好的誠意。
李破和臣下們商量了一番,覺著按照前隋時的樣子來就成了,在幽州,代州,以及榆林,五原,靈州等地設下一些軍鎮即可。
這個李破就很熟悉了,他本來就出身前隋的恒安鎮軍,前隋舊制,鎮軍其實就是常備軍的代名詞,多數駐守在邊塞地區,還有一部分駐扎在長安,洛陽,以及其他要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