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和中原王朝是老冤家了,也可以說是天然的敵人。
從生活方式,生存環境,到各種習俗,再到社會架構,方方面面都是格格不入,老天爺把他們安排成鄰居,好像就是為了看他們相互仇視,廝殺的樣子來取樂。
不論是中原改朝換代,還是草原上換了主人,他們的爭斗從沒有停止過,哪怕有和平時期,也都短暫無比。
所以兩邊相見,突厥人不會派人過來質問唐人為何突然出兵來攻打高句麗,搶奪突厥人的盤中餐,唐軍也不會派人過去責問突厥人為什么背信棄義,突然出兵來與自己作對。
大家握緊了手中的刀槍,紅著一雙眼睛就糾纏在了一起。
突厥人迅速的找到了唐軍的“弱點”,主力并沒有來平壤城下,而是聚集到了東邊,想要破壞唐軍浮橋的意圖昭然若揭。
岸邊的四座營寨于是壓力大增,這里的唐軍皆是裴行儼所部。
浮橋對于唐軍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起碼在未來的兩個多月,浿水不會凍結成冰的時間段里,浮橋就是唐軍的糧道,必然是兩方爭奪的焦點。
突厥人不明白,唐軍即已有備,岸邊的這幾處營寨修的尤為牢固,守寨的唐軍也都是唐軍中最為精銳的那一部分。
此時進攻岸邊的寨子,其實并不是一個好主意。
突厥人不管這些,他們將主力的進攻重點還就放在了這邊,有些章法的地方在于,他們依仗著騎兵之利,在大軍側翼留了不少人馬,卻故意不阻斷唐軍來援的路線,想要來個圍點打援。
只是他們高估了自己的戰斗力。
這種攻堅戰對于生活在馬背上的突厥人來說,也是難為他們了,中原中的兵法中,以及之短攻敵之長,更是兵家之大忌。
大隊的騎兵用他們簡陋的盾牌頂著唐軍的箭雨,來到營寨面前,還想扔出套索,拉倒寨墻。
唐軍修建的牢固的營寨卻非這種簡單的手段可以奏效,騎兵被紛紛射落下馬,繩索不是被砍斷,就是被拉的斷裂開來,營寨的木圍卻絲毫無損。
突厥人受了些損傷,大怒之下,又換了火攻,在唐軍早有準備的嚴密防守之下,卻也收效甚微。
弓箭成為了這個階段的攻防戰的主角,,只是一日過去,唐軍還未怎的,突厥人先就受不了了,他們帶來的箭矢不多,跟唐軍消耗不起,甚至到了最后,只能撿拾唐軍的箭矢來用,卻和他們手中粗糙的大弓不很相配。
因為制作工藝有著代差,唐軍的弓更為小巧,弓力卻勝出突厥人許多,所以箭矢較短,突厥人則是長弓大箭,想用草船借箭的伎倆卻是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