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三年初,自大業十一年隋帝楊廣被圍雁門之后,晉地北部戰火重燃。
八萬余突厥大軍,從定襄郡出發,浩浩蕩蕩越過長城,隨即分兵兩路,一路偏師三萬余眾,向東直入云內。
一路則是大軍主力,沿蒼水南下,直撲馬邑郡城。
馬邑郡天災方顯,戰火便至,可謂是流年不利。
這個時候,李破所率之恒安鎮軍,已經管不了剛剛受到暴亂重創的馬邑郡城能不能頂住突厥人的進攻了。
這樣一場戰爭,無疑是對云內上下的一次嚴峻考驗。
這和大業十一年的戰事完全不同,突厥大軍斷然不會將自己的軟肋,毫無遮攔的暴露在恒安鎮軍面前了,來到云內的一路偏師,也不會像上一次那么輕敵才對。
其實,只從兵馬數量上,就能看到這一點。
恒安鎮軍的觸角,也就是派出去的斥候,漸漸萎縮了回來,馬邑郡廣闊的原野上,到處都是突厥人游騎縱橫來去的身影。
這次,突厥人沒有大業十一年三十萬鐵騎蜂擁南下時那樣大的聲勢,但光對于晉地北部諸郡而言,突厥兵威卻絲毫未減。
突厥可汗的金狼旗再次高高飄揚在晉地天空之上,突厥始畢可汗發起了他的第二次南征,只是這個時候誰也不會去想,他和隋帝楊廣會不會走上同一條道路呢?
當然,突厥人強盛至此,和大業十一年的進攻也就又是一番模樣了。
西北的亂軍接到了突厥可汗的汗令,開始陸續進攻大隋的大城要邑,梁師都亂軍,也在試圖南下,攻擊大隋西京腹地。
戰火很快就蔓延到了長安近郊,盜賊蜂起,亂象疊呈。
而在遙遠的東北,契丹人和靺鞨人已經完全脫離了大隋的控制,大部分臣服于金狼旗之下,在東方汗的驅使下,沿著懷遠鎮,一直到大隋東北邊關,發起了他們最為擅長的劫掠式戰爭。
很快,大隋塞外諸郡,紛紛淪陷,幽州北部,已經屢現敵蹤。
之后的情形也就很明顯了,河北竇建德部趁機北上,占據了河北大部郡縣,并和突厥人一起,形成對幽州羅藝部的包圍。
可以說,大業十三年春天,從西北翰漠,一直到東方沿海,大隋北方烽火遍地,廣闊的北地在戰火中呻吟,在刀槍和馬蹄下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