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宗業等鄭升離去,才湊到長孫順德身前低聲跟他稟報,“侍郎,孫伏加正在核對去年和今年,上呈御前的奏疏的出入錄記。
有那么幾份都是下官替侍郎簽下的,從進入門下,到送呈上去,壓的時日太長,對不上啊,尤其是他還問起了前些時長孫無忌的上書。
我記得是在門下延了三日才送上去,下官也無能為力,您知道的,送到太極殿的奏疏都要有起居郎和值守宦官的簽押……
雖然不算什么大事……”
說到這里,他看到長孫順德已是臉色大變,當即就住了口。
在他看來,每日里送到門下省的奏章數都數不過來,有很大一部分當即就被散騎常侍們給駁回了,因為各種原因發回各處重審,是到不了御前的。
還有一大部分,只是陳述性質的文章,一般都是表功的,送到太極殿,有門下省的批注,皇帝也不會仔細閱覽,大致看一看,沒毛病就蓋章。
另外諫疏要仔細些,大放厥詞的那些一般到不了門下,只要送到門下省,那就得門下的官員們掂量一番,大致上都能送到太極殿給皇帝御覽。
諫正闕失的文章,不管皇帝樂意不樂意,都要看一看,只有那些昏聵的君王,身邊圍滿諂媚之徒,才聽不得這些。
至于那些關于國策的奏章,其實才是門下省著重審議的重點。
流程就是這個模樣,門下省的官員們輔左在君王身邊,職能上和后來的秘書差不多,外臣得罪不起,可你要說他們真能做出多少貢獻,卻也無從談起。
像封德彝那般,時不時的能獻上國策的內相,絕對是不多見的,長孫順德都在門下待了快七年了,也沒見他在國事上有何建樹。
李破對他不滿,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他才能不足上面,名門出身的他占的便宜太多,才干上卻只平平,身居高位之下,日久便搖搖晃晃了起來。
…………
這個時候聽呂宗業說完,長孫順德真想一腳踢死這廝。
在孫伏加面前走了一圈,竟然還不知道人家劍指何方,說什么不算大事,那什么才是大事來的?
長孫無忌是大理寺卿,他按照流程正式呈送上來的奏章,不管重要不重要,略微在門下省過一下,便要快速傳至御前。
這個是沒什么商量的,三品官員的奏疏是攔不住的,事小的話,人家根本不會寫奏章呈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