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建極四年底的時候,東西向的一等國道(兩京大驛道)就已經修通到了汴州。但因為戰爭開支等因素,接下來的動作十分緩慢,兩年間向西只通到了澠池縣,還沒出河南府,向東通到了靜戎鎮(今蘭考東北),也沒出汴州地界。
隨后兩三年,兩京大驛道修得斷斷續續的。目前西向過了陜州城,繼續往潼關方向推進。這一段成本還是比較大的,很多地方的拓寬有點困難,需要花費不少人力。
東向的動作稍快,經考成、冤句,抵達了曹州濟陰縣。也就是說,汴、曹段二百余里全線貫通,曹州向東通往鄆州的路段,也已經完成了三十多里,離定陶鎮不是很遠了。
南北向的云襄道,北端繼續停留在太行陘口,南端在過方城縣后,經博望故城、南陽縣、淯陽故城抵達了新野縣,正往鄧城故城、安養縣的方向開進,明年肯定能修到襄陽城外。
兩條主干道,以洛陽為交匯點,實乃帝國基干工程,配上四輪馬車,當可造福萬民。兩京大驛道、云襄道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小規模工程。
西京長安自己就在往邠寧、華州兩個方向修路,北京這邊則修通了府城到昌平縣的這一段—為了方便圣人泡溫泉。
兩輛四輪馬車先后上了國道,夏魯奇、種彥友二人帶兵在旁邊護衛著。
彼時正是十月,地里的活早忙完了,農人們正在修繕水渠,遠遠看到大群兵將和兩輛難得一見的大型馬車時都十分驚訝,紛紛停下手里的活計,在路旁觀看。
因為有兵將遮擋視線,有人甚至爬上了樹看稀奇,場面十分熱鬧?!干陨陨㈤_一些,讓人看看?!股蹣涞略隈R車上吹著風,高興地說道。
走在平整的一等國道之上,四匹挽馬拉著,速度簡直飛起—他懷疑有20公里的時速了,不過拉貨時肯定沒這么快就是了。
趙植與他同乘一車,也十分感慨,道:「陛下,若在前唐,這車定然沒多少人用,本朝則有幾分可能?!?br/>
「為何?」邵樹德奇道。
「前唐雖然官馬、民馬眾多,但還是不如本朝。」趙植說道:「此皆陛下之功也。前唐官馬多而民馬少,本朝官馬多矣,與前唐不相上下,但民馬就遠超前唐了。故馬價甚廉,很多人都用得起?!?br/>
邵樹德點了點頭。
其實在羅馬時代,四輪馬車就出現了,但隨后經歷了很長一段的低潮期,使用量固然不少,但絕對不是隨處可見的程度。究其原因,和道路狀況、成本、技術息息相關。
四輪馬車重新大規模使用,要到歐洲爆發第一次農業革命的時代了。
隨著三圃制的推廣,歐洲人開始大量種植苜蓿、蕪菁、燕麥等農作物,這是馬兒的優良飼料,使得民間的馬匹保養量大增,馬的使用成本終于低過了牛。
自然而然地,馬車開始大批量取代牛車。
翡翠珠文學 > 晚唐浮生小說邵樹德的過去 > 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