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張士貴的緣故? 他對潼關守軍的情況最為了解? 潼關守軍已經很多年沒打過什么硬仗了,直到去年才經歷了考驗。
表現的可謂是稀里糊涂,王世充幾乎是帶了一支亂七八糟的大軍,在先鋒單雄信部大潰的情形之下,還差點攻入潼關? 潼關守軍的戰斗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風陵渡口一戰? 更是讓人有啼笑皆非之感。
而且李建成牙口不錯? 收了那么一大堆降人? 不押回長安進行甄別任用也就罷了,他竟然還敢將那么一群人放在潼關內,真是自己找死。
翟讓? 李密,王世充可都是很好的榜樣,都死了沒幾年,李建成估摸著也要步其后塵,就是不知道最終交到他手上的是李建成這個大活人,還是一顆人頭。
他對那些家伙非常的有信心,只要困上些時日,那些人一旦覺著不妙,潼關必然生亂,這可比李世民那邊好猜多了。
這一天,李破幾乎開了一天的軍議,除了間或聽取各處傳回來的消息之外,就是在商討進入長安之后的各種事宜。
這種軍議還要開上很多次,因為大家雖說攻占過城池,卻從未攻占過像長安這樣的地方,倒是進入晉陽的時候還算有點經驗可以吸取。
但那會兒是真不一樣,那是宇文歆獻城,后面又有晉陽王氏幫襯,加上李元吉把晉陽人家得罪的差不多了……
如此種種,得晉陽時足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后來治政晉陽也很順利。
長安這里可能會出現無數個宇文歆,同樣也會出現無數個王氏家族,你若不早做準備,進城之后就要手忙腳亂,一個不慎,讓軍隊脫離了掌握,那才叫笑話。
所以一場場的軍議商量的就是嚴格軍紀,不得濫殺之類的口號和行動,再加上入城時哪個要接管城防,哪個要收拾俘虜,哪個又要掌管城中各處衙署,誰又要去跟城中的貴族們打交道。
如此種種,事無巨細,能想到的就要安排好了安排好了。
接下來就是讓楊續修書一封傳回晉陽,讓晉陽眾人可以起行南下了。
除留下必要的官吏,守軍之外,陳孝意暫留晉陽,任并州總管,晉陽其余各個衙署的人們則都要搬來長安,不管長安的人事到時候有多擁擠,也必須先讓政令通達起來。
長安中的官吏要甄別任用,從中還要挾制門閥世族,必須要有大量的自己人,而先降的有好處,后降的喝湯,出力的必然有功,沒出力的靠后站,等等等等,這都是既定的路數。
從晉陽到長安,路程不算太遠,那邊也早有準備,可一來一回,快則十幾二十天,慢了就得一個多月,時間上不很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