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破和阿史那牡丹都沒有說錯。
阿史那牡丹想讓大唐拿出些誠意來,對于突厥來說,屬于正當的要求。
而所謂誠意,涵蓋范圍很廣,卻多數無法讓大唐君臣愉快的接受,比如說送個皇子去突厥為質,又比如說向突厥表達稱臣之意。
這是突厥在占據一定優勢的局面下,希望大唐能做出的姿態,最差也想讓大唐將大利城所在的定襄郡,或者是營州等地明確的割讓給突厥。
如果能換做榆林,五原等郡那就更好……
這些地方在隋末戰亂當中其實都已丟失殆盡,對于建國未久的大唐來說,已然實際上失去了對塞外各郡所有權。
但想讓大唐屈辱的割地求和,卻輕易得不到回應,即便是表面工夫,李破和他的臣下們也不愿擔上如此罵名。
李破看的更為清楚,割地之事一旦做下,損失的可不僅僅是土地,或者留下罵名那么簡單,失去的還有人心和士氣。
后來的宋王朝以及留辮子的那些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委曲求全之下,再想抵抗的時候還有幾個人能愿意拿起刀槍?
所以誠意就算了吧,能在幾年當中求得短暫的和平,對于大唐來說會盟就是成功的。
而李破所言也并非全是詭辯,突厥人不值得相信,尤其是突厥人這種松散的部落聯盟政權,王庭對突厥部族的約束力明顯有限。
當草原上的部落遇到風雪之類的天災,他們自然而然便會變成強盜,去鄰居家里搶奪東西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這是游牧民族的本質所決定的,和他們維持長久的和平?莫非是在說笑?
也正如他們所想,臨近會盟,各種小動作也就隨之而來。
………………
突厥圣山南麓,頡利汗汗帳所在。
這是突厥人的圣地,圣山綿延數千里,突厥人的祖地在圣山中段,隨著突厥人的遷移,他們來到了圣山的東部,并在這里設下王庭。
而頡利汗的汗帳并不固定,當他們覬覦西域的時候,便會向西遷移,當西突厥獨立之后,頡利汗的汗帳便設在了王庭附近,于是也便失去了大部分獨立自主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