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劍緊握,徐天涯立在演武場上,雙眼微閉,緩緩回憶起自己所習的第一劍七式起來。
這七式分別為張帆舉棹、柔櫓不施、小楫輕舟、苕溪垂綸、扁舟一葉、大江似練、滄波萬頃。
這些招式,若是細細琢磨,可以發現,竟然都與江河有關。
就比如第一式‘張帆舉棹’和第二式‘柔櫓不施’。
這兩個成語都來自于一句唐朝時期的詞,第一句是:五里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這句詞的意思是,五里灘頭的逆風逐漸停歇,張開風帆,舉起船槳,卻感覺到船變輕了許多。順風揚帆,乘風破浪,不用船槳和柔櫓,船卻前行。
通過這句詞,再理解‘張帆舉棹’和‘柔櫓不施’這兩招式就簡單許多了。
借助風力,順勢而為,取順風之意。
而剩下的幾招,‘苕溪垂綸’指的是垂釣時使用的挑勁;‘小楫輕舟’和‘扁舟一葉’指的是小船在江河里前行,但也有僅憑一葉扁舟,便可以橫渡大江的氣概。
第六式‘大江似練’和第七式‘滄波萬頃’都是取得波瀾壯闊之意。
這七式,由船槳柔櫓,到垂釣扁舟,再到長江大海,全部與江河有關。
習練了這第一劍七式之后,徐天涯也總算是親身體驗過了為什么習武還需要識文斷字,還要研讀各家典籍。
沒有一點文化修養,連招式的意思都弄不懂,就算劍式練得再熟,也不過是空有其形。
而當明白了這幾招的意境,再按照劍法的招式路線去舞動,就有種融會貫通的感覺。
唰……
一道劍光閃過,隨風而行,又陡然切開風勢。
又是一劍刺出,如同船夫劃槳一般,恰到好處的撥開水流。
長劍橫揮化作一道匹練劃破長空,如同浩蕩大江傾瀉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