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勢如破竹拿下了夷陵縣,守將王賓得知東城門失守的消息,倉惶帶著一千余人向西逃竄。
天漸漸亮了,宋軍主力大軍陸陸續續進入夷陵縣,陳慶下令厚葬了三名陣亡的都頭。
他嘆了口氣對眾將道:“以后你們要勸說我,不能任由我頭腦發熱作決定,如果十三人不幸全部陣亡,我悔之不及。”
楊再興搖搖頭道:“都統的關心卑職心領了,但沖鋒陷陣是大將的職責,這其實也是沖鋒陷陣的一種,都統不讓我們冒風險,這一點恕卑職不能茍同!”
劉瓊已包扎了幾處傷口,他嘶啞著聲音道:“戰死沙場是大宋將士的榮耀,連都統自己也要沖鋒在前,卻不準我們冒險,這個道理我不認同!”
高定等九名參戰將領齊聲道:“恕我們不能接受!”
其實陳慶并不是在安撫他們,收買人心,他確實很后悔,他手下五虎將三個參與了行動,一旦團滅,這個損失他難以承受,只是他從主帥的角度考慮問題,而眾人是從將領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這種爭執并沒有意義,他自己吸取教訓就是了。
陳慶隨即重賞了十三人,三名陣亡將領給與雙倍賞賜。
陳慶又命劉璀率三千人守夷陵縣,他隨即率領大軍繼續西進,歸州的形勢已經刻不容緩.........
秭歸縣和夷陵縣一樣,也是依靠地形而建,同時是修建在半山腰上,扼守住了西去的三峽道,大軍想進入巴蜀,繞不過秭歸縣城。
守將叫做張自良,是峽、歸兩州鎮撫使,同時出任峽州知事,他奉命率五千軍鎮守三峽道,李綱頭腦很清醒,無論湖廣的戰事如何緊張激烈,他都不調峽州守軍支援。
事實上,偽齊軍對峽州的進攻并不亞于漢陽和江陵,偽齊軍已經是第三次進攻三峽道,前兩次都失敗,第二次攻打峽州的八千偽齊軍撤退時被陳慶騎兵全殲。
蔣彥先的軍隊是偽齊軍第三次攻打峽州,這一次偽齊軍效果顯著,一口氣奪下了夷陵縣和沿途的十幾座關隘,秭歸縣是最重要的一關,也是最后一關,一旦奪取歸州,偽齊軍就將實質性地進入巴蜀。
蔣彥先的大軍還有一萬五千人,他們攜帶了中型投石機,起名為飛火炮,他們也是投擲們猛火油焚燒縣城,但這次攻打秭歸縣卻沒有那么順利,秭歸縣城的地勢太高,投石機仰射能力不足,無法將火油投入縣城。
但蔣彥先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下令軍隊筑臺,在縣城的山腳下修建一座高達四丈的土石臺,這樣土石臺上就直接和縣城高度平齊了。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但需要耗費時間,在攻打秭歸三天失利后,偽齊軍便停止了進攻,八千士兵從四面八方鑿石取土筑臺。
今天是第五天了,土石臺已漸漸修建完成,數百名士兵站在臺頂用巨木夯土,將臺頂夯結實,然后再鋪上一層大石便大功告成。
高臺下,十幾架飛火炮已經準備就緒,它可以將三十斤重的火油球射到一百二十步外,而高臺相距相距縣城城墻只有百步,完全可以使用火攻。